過度咀嚼 咬指甲 V煞面變國字臉

【本報訊】原本擁有「鵝蛋臉」、「瓜子臉」或「V煞面」,突然變成四四方方的「國字臉」,張開口便有「咯咯聲」,可能因為顳下顎關節(俗稱牙骹)病變。特別是喜歡咀嚼魷魚、香口膠、堅果等食物,及有咬指甲壞習慣者要小心,有關行為均會過度使用咀嚼肌,令牙骹勞損及移位,加劇國字臉問題。有皮膚科醫生指,注射具放鬆肌肉作用的肉毒桿菌素,有助咀嚼肌鬆弛,減輕對牙骹造成的壓力。

臉形除了遺傳會影響外,也與牙齒咬合或磨牙等生活習慣有關。私人執業皮膚科醫生侯鈞翔表示,如果女性原本是下巴尖尖,屬於鵝蛋臉或瓜子臉,但突然變成國字臉,即下顎骨太寬,可能是後天因素造成,例如牙齒不整齊導致不正確咬合,又或睡覺時磨牙,甚至情緒緊張時用力地咬牙切齒,均會過度使用咀嚼肌。

嗜「煙韌」食物 咀嚼肌增大

港人飲食習慣亦影響咀嚼肌的使用,侯鈞翔表示,魷魚、香口膠、堅果、紅肉等食物需要長時間咀嚼,喜歡這類食物的人,咀嚼肌會變得發達及增大。他解釋,咀嚼肌最高可產生逾二百磅的壓力,長遠而言,過度使用咀嚼肌,可致牙骹痛,連帶「國字」位置的太陽穴、後頸等亦會產生痛楚,若情況持續,可能會影響到前額及肩膀,令幫助咀嚼的顳下顎關節勞損及移位,張開口便有「咯咯聲」,以及感到疼痛。

顳下顎關節病變在本港屬常見,每十個人中便有一人患上。侯鈞翔表示,臨床上女性求診數字較多,女與男比例七對三,歲數由二十至五十歲不等,多數在夏天求診,可能與喜穿短衫,令頸部及下巴輪廓更明顯有關。侯鈞翔稱,國字臉與面部肌肉繃緊有關,除學習放鬆肌肉、減少進食「煙韌」食物外,可考慮注射具放鬆肌肉的肉毒桿菌素,注射一次可維持十二個月,令咀嚼肌肌肉萎縮,從而改善面形。

現年卅五歲陳女士在少女時代是瓜子臉,踏入廿五歲後下巴位置愈來愈闊,起初以為肥胖,近年變成國字臉並有頭痛。醫生確診她患上顳下顎關節病變,與她睡覺時磨牙有關,注射肉毒桿菌素後一個月,臉形得以改善,痛楚亦得以紓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