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一個目標 角色分途

○五年政改諮詢,香江反對派以「綑綁」之術,團結一致,挫敗了曾蔭權政府的推銷。那一役,反對派不在政改諮詢方案的具體內容上下工夫,而是提出了「普選時間表、路線圖」和中央及特區政府「叫價」,結果一拍兩散,政改原地踏步。

不過普選時間表、路線圖的問題令朝廷不能不特別重視,在後來討論制訂政改方案時引入了這些概念並有了具體安排設想。

一○年政改諮詢,香江反對派的「內部構成」大不一樣,無法再做「綑綁」,而是發生了分裂。一部分用「公投」向中央和特區政府施壓,一步到位實施雙普選,一部分則「務實理性」在政改方案上和朝廷討價還價,「增加普選成分」,香江反對派如此這般的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紅臉,朝廷在最後關頭做了一直被外界認為不可能的讓步,形成了二○一七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的政制演變格局。

今天,是梁振英政府施政。最遲明年又要推出政改諮詢,「具體解決」一七年普選特首之方法。反對派大致上「結合」了○五年和一○年的做法,一是他們組成了類似「綑綁」效果的「爭取真普選聯盟」,一是他們開闢了和「公投」效力相仿、施以巨大政治壓力的「佔領中環」之社會戰場。

不過,他們聲稱這兩條線並不交織。「佔領中環」不會對政改諮詢提出具體訴求,不參與「真普選聯盟」。

當年袁世凱推行帝制,老搭檔徐世昌要求辭職「不摻和」,袁大頭不解,要他留下一起幹。徐世昌說「舉大事不可不稍留迴旋餘地,若親厚悉入局中,萬一事機不順,就無人以局外人資格發言為謀轉圜,徐某此時求去,非為自身之計也。」今日香江反對派可有「袁徐角色分途之組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