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對置業需求殷切,新政府上任後首要任務是覓地建屋解決房屋問題,特首梁振英全城覓地建屋,不過卻遇上地政規劃部門「對着幹」,甚至疑「陽奉陰違」。港府權威消息人士透露,港府高層與地政規劃部門在土地儲備概念、提高地積比率方面意見不盡相同,一來地政規劃部門一時三刻難以改變固有思維,二來亦屢以技術問題試圖「拖後腿」,特區政府施政困難,可見一斑。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溝通是雙向的,呼籲政府繼續爭取高級公務員的支持。
港府早前全方位「覓地、造地」落實建屋量,包括接連改劃多幅市區「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但反被批評為「盲搶地」。政府權威消息表示,港府此舉其實有實際工作需要,因「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曾矢言每年建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事實上貪曾近年的建屋量是「空頭支票」,需新政府疲於奔命「填數」。
政府權威消息又指,「貪曾」任內未有做好土地儲備工作,且對土地儲備和供應等概念未有明確定義,加上地政規劃部門一時三刻難以改變固有思維,令新政府解決房屋問題大計受到部分影響︰「地政規劃部門一直認為有用途土地就係土地儲備,但土地儲備應該係未有用途嘅土地,當隨時要覓地興建住房、小學等,就可以搵出嚟嘅土地,所以好多嘢都要推倒重來。」
即使同意提高地積比率增加建屋量,港府高層和地政規劃部門的思維亦不盡相同,前者認為應「物盡其用」,後者卻未敢隨意「用到盡」。政府權威消息舉例指,今年二月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原先可提供住宅數目為八千六百五十個,提高地積比率後料最多上限可增加一千二百個單位,但地政規劃部門疑似「陽奉陰違」,以交通負荷能力等專業技術原因,僅建議增加七百多個,前後差距為五百個,未有盡力「寸土必爭」。
港府高層更改討論多時的發展計劃,亦觸動地政規劃部門神經。政府權威消息人士指,港府曾承諾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以傳統發展模式發展,但根據最新公眾諮詢結果,料會加入公私合營元素,並會調高公營房屋比例、提高發展密度等,凡此種種意味地政規劃部門要把新界東北計劃「推倒重來」再做規劃,有人更疑曾對外「放料」表達不滿,進一步凸顯雙方工作步伐不一致。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認為,倘有政府部門「懶懶閒」做事,政府內部的矛盾會進一步加劇,但他同時指,地政規劃部門人手不足,青黃不接現象出現多時,呼籲港府高層正視他們目前遇到的困難,要繼續爭取高級公務員支持︰「政府不要以為只係『落柯打』就得,佢哋推行政策好需要公務員。」不過,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部分公務員對「梁粉揸住雞毛當令箭」,其實是「敢怒不敢言」。
議會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