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令人難以置信,看似平平無奇的大黃鴨,竟然吸引數百萬人追捧,帶來快樂,也帶來商機。訪港逾月的大黃鴨昨日舉行告別派對,市民及慕名而至的遠方遊客趁最後機會一睹巨鴨風采,整個香港「為鴨瘋狂」,說明創意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香港,最欠缺的不就是創新嗎?
幸福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憨態可掬的黃鴨離港引發惜別情懷,側面反映市民對現實生活的失望。事實上,回歸後的香港淪為政治之城、示威之都,總是吵吵鬧鬧,市民難有開心的日子,而在紛紛擾擾、紅塵滾滾之中,香港各方面的表現每況愈下,而整體競爭力衰退,更是近期的熱門話題。
繼中國社科院發表《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警告香港與內地城市的差距不斷收窄,面對後來者居上的危機;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二○一三年世界競爭力報告亦顯示,香港排名由第一位跌至第三位,包括經濟表現、基建、政府及商業效率等四大評審範疇的排名都全線下跌,令人慘不忍睹。
香港競爭力衰退並不是新問題,連國家領導人最近都忍不住發出警示,只能說明問題已惡化到了不能不正視的地步。「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五受訪市民認為香港內耗不斷,競爭力弱化;兩成四認同香港競爭力不進則退;兩成三擔心香港將被鄰近國家及地區超越。然而,與市民的危機意識相比,港府高官至今仍將頭埋在沙堆中,對問題視而不見,甚至打腫臉充胖子,粉飾太平,簡直不知所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高地價、高租金加上港府推動產業多元化多年未有寸進,被視為影響競爭力的主要原因。董建華時代曾高喊發展創新科技,可惜坐而論道,畫餅充飢;曾蔭權時代好大喜功,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如果搞成了其中一項,香港也不會墮落到今日地步。產業多元化只聞樓梯響,香港只能繼續吃老本,依賴傳統的四大產業,然而老本再豐厚,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本來,高喊「穩中求變」的現屆政府上台後,市民一度寄予期望。好夢由來最易醒,近一年過去,新政府仍然在政治泥沼中掙扎,大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填海造地,小至龍尾人工沙灘,爭議不斷,港府被動捱打,寸步難行。上述民調又顯示,四成二市民直指現屆政府司局長質素下降,管治能力倒退;兩成七歸咎行政立法吵鬧不絕,拖慢施政;兩成五指港府推動政策經常受阻。
弱勢港府欲振乏力,窒礙競爭力的幾大樽頸問題始終無法突破,香港只能一天一天地爛下去。香港已失去全球競爭力第一的桂冠,恐怕要不了多久,還會將中國城市競爭力第一的寶座拱手相讓給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就是香港現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