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電視訪問中,被問到張震遠先生的財務問題。當時本人很清楚地回答,在行政會議場合中,所有非官守議員基本上只談公事,個人私事、業務以至生意的事情是絕少提及的,所以不可能討論張震遠先生的個人財務事宜,也不會討論商品交易所的業務發展。本人只是表示,商交所的生意欠佳,是在過去一年知道的。
張震遠先生的投資和財務,完全是個人事情,我們在公在私都無從得知,也不會過問;而商交所的內部運作以及投資,屬於商交所的內部事情,我們同樣不會過問。不過,商交所的生意則是公開的事情,只要留意香港一般商業資訊以及發展,大概會略知一二。就等於現時地產代理的生意一般,我們不一定要深入調查、請教高明,或者掌握一些機密資料才能夠知悉,只要留意一般商業狀況,其實都會知道其梗概。
不過,一些報章一再轉述、引述之後,就變成本人早在一年前就知道「商交所財困」,甚至更寫成知道「張震遠財困」,都不是本人的原來用語和表述。本人更同時指出,許多公司在創業之初,生意都會欠佳,例如那些科網股和概念股,生意不多,但股價卻日日升。況且財務問題複雜,生意一時欠佳,但可通過引入新投資者、供股集資,或者發行債券和借貸,從而解決資金的問題。所以,生意欠佳,不一定就是財困。同時,張震遠先生作為股東和投資者,和商交所的財務是完全分開,就算商交所財政有壓力,也不一定是投資者財困。
希望以上的解釋,可以澄清社會上的一些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