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能與為之間

有讀者來信說,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做好香港建設,向外擴張,卻可能受到泛民議員以出賣港人利益來打擊、阻撓。從近年泛民、特別是激進派的表現看,他的擔心確是有理,但是否因此我們在香港便坐以待斃呢?議員拉布,有剪布;立法議員辱罵,有理可理,沒理不理。示威遊行是我們一兩代人爭取來的公民權利,不能因噎廢食。香港關鍵的問題不是政府沒權施政,而是政府有權不做事情。

董建華想做事,陳方安生拉他的後腿。從外引入梁錦松等人,有才能卻缺智慧。買車一事,政務官出身的新聞秘書竟視若無睹,讓梁錦松因此落台,他卻在曾蔭權時代升官,現在官拜局長。曾蔭權的陰柔,是借助政務官讓董建華失敗而退。他靠拍馬屁當上特首,外而一切聽從上官,內而壓抑一切建設,名為無為而治,實則讓壟斷的金融與房地產資本全不受社會政治約制,也阻止任何政策變動,以避免衝擊既得利益,七年廢政留下爛攤子。而梁振英上台,有他個人的困限,但仍面對大和解(實質保留既得利益),以及殖民地培養的政務官的抗拒。

許仕仁、湯顯明以至海事處的作為,徹底暴露殖民地官僚清廉與能幹的虛假。作為既得利益者,他們可說是與泛民議員的裏應外合,在回歸後阻止香港建設。但是,特首權重,若中央支持,有政治智慧與技巧,不存心連任,無論是政務官、泛民議員、反中反共媒體都不足以阻止他執行有利社會大眾的政策,以政策成績爭取沉默大多數支持。可見問題並非不能,只是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