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街市奇裁 時代隙縫求存

中環街市活化變身「城中綠洲」,建築設計塵埃落定,惟商戶安置仍未定案。與街市同度近廿年風雨的裁縫阮邦冠,製作蘇格蘭服的手藝在本港堪稱絕無僅有,更引來外地顧客垂青,但仍未足以確保他在活化後的中環街市佔一席位,手藝隨時淹沒歷史洪流之中。對老店來說,活化,到底是活,還是化?

「嗰陣入中環街市,其實都係諗住試吓。」學師出身,於六十年代入行的阮師傅,滿師後成為「包頭」。有八十年歷史的中環街市,於九四年開設高級購物廊,廣招租戶,未曾開過舖的他「膽粗粗」進場,「一開始個場真係好靜,連郵差都唔知有呢個地址。」

一做十九年,見證着中環街市由靜變盛,繼而衰落;由最初的「開荒牛」,變成最後一批租客。阮師傅指,香港過去手工業興盛,要衝出重圍,必須靠技術,贏口碑,「要真材實料。依家喺香港,開洋服店親手做埋衫嘅,冇乜幾個。」

製蘇格蘭服 手藝港罕見

撇開一般西裝,阮師傅的「撒手鐧」是蘇格蘭服。他笑稱,「香港搵多個(做蘇格蘭服的裁縫)都冇。」別看蘇格蘭裙只是簡單一幅布,最多加些扣子,要製作一條「靚裙」,往往花上十數小時,「要做得好就一定要用手針挑(線),咁樣(成品)先會有彈性,坐圍都會靚啲。」阮師傅一臉認真地說。

曾實地了解蘇格蘭文化的阮師傅,說起蘇格蘭服話題不絕。原來,蘇格蘭裙有皺褶的一邊其實是背面,布料上的花紋叫「tartan」,每個樣式均有特別名字,不能以「格仔紋」概括,「係要親身去到,先可以感染到呢樣嘢(文化),依家有啲客人,反而要我教番佢條裙點樣着。」他莞爾而言。

英國製衣業式微,部分外國顧客向阮師傅求助,他坦言:「(近年)係多咗mail order(郵寄訂單)。」不過,巧手師傅亦敵不過時代巨輪,阮師傅雖仍未收到「迫遷」通知,但早前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強調,地政總署會在正式把街市大樓交予市建局前,按租約條款適時通知有關商戶遷出。

圖:吳啟偉/文:陳偉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