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力不進則退 吃老本遲早山崩

「日月迭更代,何能久安榮。」中央官員最近不斷示警,指香港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浮現,競爭優勢弱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結果不幸而言中。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公布今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由過去兩年的第一位跌至第三位,為近五年來的最低排名,這不啻是對香港的當頭棒喝。

報告主要根據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及基礎建設四大範疇,分析世界六十個經濟體的競爭力。香港四項排名全線下跌,其中經濟表現倒退最多,由去年第四位跌至今年第八位,主要原因是生活指數偏高和通脹高企;基礎建設由第十八位跌至第二十一位,其中污染問題嚴重;政府效率和商業效率則由去年首位雙雙跌至第二位。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全球排名下跌,一點也不奇怪。正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指出,香港的經濟民生墮後亞洲四小龍,唯獨在政治方面「超前」。事實上,香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情緒化,內鬥不已,紛擾不休,根本不可能專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何況,歷屆港府管治無能,眼高手低,空有願景,無能為力。自回歸之後,港府便將推動經濟轉型掛在嘴邊,從董建華時代的「中藥港」及「數碼港」等,到曾蔭權時代的「六大優勢產業」,再到現屆政府的將產業「做多做闊」,吹得天花亂墜,可惜至今一事無成。原有產業逐漸空洞化,新的產業還在雲深不知處,加上樓價高企、租金狂升、人才缺乏、環境污染等等原因,競爭力怎麼可能不下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辯稱,香港競爭力排名下跌,是因為過去一年經濟增長放緩所致,可謂自欺欺人。

事實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早前發表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已是一個警號。儘管香港繼續蟬聯榜首之位,但報告指香港競爭力優勢漸減,與內地城市的距離不斷縮短,喪失龍頭地位只是遲早的問題。由此可見,香港除了全球競爭力排名下跌,即使與內地城市比較,也沒有多少優勢可言,長此以往,淪為中國的二、三流城市絕對不是沒有可能。

最諷刺的是,立法會昨日動議辯論促請政府提升競爭力。其實,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香港淪落到如此地步,港府無能固然是主要原因,而政客拖後腿也難辭其咎。近年立法會往往不務正業,不是拉布,就是流會,議員們有沒有捫心自問,他們到底為香港經濟發展作過甚麼貢獻?又為提升競爭力出過多少力?虛談廢務,浮文妨要,行政與立法吵吵鬧鬧,互扯後腿,只有破壞,沒有建設,香港不沉淪才怪!

「花落不堪問,春光半已空。」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曾經輝煌過,也曾經令港人自豪過,可惜俱往矣,所有的輝煌及自豪已經成為過去。如今的香港坐困愁城,只能守着祖業吃老本,怕只怕,祖業再雄厚,老本再多,也終有坐吃山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