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張德江先見之明

負責港澳事務的張德江之前公開表示,對香港的競爭能力表示擔心,認為社會必須發展,沒有發展,其他都是空言。當時一些評論和媒體,認為這只是危言聳聽,又或者轉移視線,但事隔數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就發表報告,指香港競爭力的排名下降,由第一跌到第三,這只是說明張德江所言,不是無根據的猜測。

社會的發展,必須有平衡,香港不是中東產油國家,可以從地底找到財富;要生存,就是要靠經濟發展和競爭力。行政長官梁振英經常掛在口邊的四加一目標,四項都是開支,一項就是收入,沒有經濟發展,根本無從進行房屋、安老、扶貧和環保的工作,要花錢,總得要賺錢,這只是人之常情,不是甚麼艱深的大道理!

「競爭力排名」這些指標,當然不能盡信,這些數字是經過很多程序計算出來,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應用或參考時,也要結合現實的狀況。香港市民不妨自我感覺一下,香港的競爭力是增強了,還是有所減弱?

幾年前,當時的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提出一個邊緣化論,馬上引起社會的熱烈討論。大家可以想想,如果香港市民都是信心滿滿,自我感覺良好,那就算是行政長官提出這句邊緣化的說法,也不會有人理會,因為大家心中無懼,自然不會有所共鳴,一言引起千重浪,自然是說到大家的心底處。

現時的社會是向一邊傾側了,有所失衡,爭拗可以,但一定有一條界限,不能無休止地爭拗,當大家都沉醉在拉布時,還說甚麼發展!排名不跌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