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執政不到一年,梁振英的問責高官和行政會議成員接連出事,醜聞不絕。他的管治班子本來就先天弱雞、七拼八湊,如今更見支離破碎、潰不成軍。梁政府還有多少執政能力,他到底能不能「穩中求變,適度有為」已不問可知。目前的問題是從現在起朝廷和梁政府能不能轉變思路、下定決心,在用人行政方面革新除弊,開出新局面,如此方有希望扶大廈於將傾。倘若做不到上述,那就只能在風雨飄搖中坐吃等死,準備朝廷換人,梁振英步董建華後塵不是沒有可能也。
梁振英參選特首和當上特首之時,輿情議論最多的問題,是他能用甚麼人組成「新政府」和管治團隊。大家都看得出,以CY的出身、政治背景、「從政」之路、人品性情、人脈網絡,都是非常之弱的。以梁振英的智商、專業才幹、奮鬥精神,他可以在政務方面受一方之寵,提拔到進入《基本法》諮詢委員會、行政會議這類組織中擔任高職,也可以在商場開拓事業,成為翹楚。但是讓他當行政長官、封疆大吏,組班施政,面對和處理複雜棘手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包括人事問題,他就先天不足,力有不逮。
梁振英參選特首之前,社會各界對他的這些基本情況,強項弱項多有了解。因此,對他「自把自為」挑戰朝廷培養多年的唐英年參選特首,都很詫異。只是唐英年代表的「利益集團」、曾蔭權執政七年實在太爛、民憤太大、人心思變,故民意和朝廷還是偏向支持CY。正因為這樣,大家知道CY的情商人脈相當弱項,他競選班子之掛帥人物是在香江政商界都不入流的張震遠,大家也就不奇怪了。
張震遠當時「最拿得出手、說得過去」的公職是市區重建局主席。在特區政府體制中不過是二線公職,知名度不高。張震遠在商界也非成功人士,雖然「最為人知」的是創辦了商品交易所,然而和香江許多「富可敵國」的大財團、大公司相比,商交所不但年資極淺,而且「微不足道」,實屬「蚊型」,一旦「流水」出現百萬之缺口,就要焦頭爛額,四處撲水。這樣一位政商兩界都分量很輕的人物掛帥「CY競選辦」,人們當知CY是如何的人才匱乏也。
更為「潛藏危險」的是,梁振英當上特首後不能不繼續重用張震遠,不能不委以高位厚職,輔其大政。有了這樣的示範作用,梁振英的管治團隊、行政會議也就「順理成章」的收羅了一班「等而下之」者,無論是分量、才具、代表性皆更加不足。
對於梁振英和張震遠為何有如此親密的政治人事關係,朝廷和港人所知甚少。二人是半個山東老鄉,這是他們「個人關係」唯一可交集之處。但這類老鄉關係也可說微不足道。梁振英是共產黨的左派紅底子,張震遠則出身國民黨「反共家庭」,其父乃國民黨駐港高層人員。張震遠在當年的「反共復興基地」調景嶺生活、讀書,那個時候的國民黨反共可不是現在反對派的「民主拒共」,是有血仇、家國之恨的。張震遠後來留洋,在海外工作,據說被當年港英最看重的行政局首席議員鄧蓮如賞識,「召」其返港發展,這樣的人和香港新老左派和朝廷都沒有甚麼淵源關係。CY與他搞在一起並力挺其上位,朝廷和本地左派早就不爽,政治上早有問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