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兩岸互惠 爭議開端

大陸過去對台灣一味地讓利,現到了轉折點,新任海協會長陳德銘接受台灣媒體的訪問時說,兩岸在經濟協議ECFA後續協商中,即使像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間,彼此應當給予的優惠待遇,台灣都未同等對待大陸,因此在後續協商中,「台灣總要給一點吧,我背後也有十三億人要去說服呀!」

陳德銘原為商務部部長,在世貿及兩岸ECFA的協商中都扮演重要角色,他對大陸的長期讓利有所看法,亦了解與台灣協商的整個細節,他希望台灣盡快處理兩岸經濟進一步交往的政治阻礙,兩岸未來的經濟發展在區域經濟崛起下面臨嚴重的危機,因此台灣必須尋求突破,大陸讓利予台灣不再是常態。

台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回應道,兩岸經貿交流乃互利雙贏,沒有所謂的讓利問題;陸委會也表示,兩岸加入世貿組織的基礎不同,且兩岸的經濟規模與條件有很大的差異,希望大陸能有同理心,讓兩岸經貿往來能真心的「互惠互利」。

台灣對於大陸農產品銷台是有顧慮,陸委會強調在ECFA後續協商仍優先考量相關產業的利益,但也兼顧兩岸「對等互惠」的原則,在ECFA協商過程中,對大陸產業的需求適當考量。

固然台灣的經濟體與大陸相比實在太小了,農業也有保護主義,過去大陸採購台灣農產品,大都由農會及中間商獲利,面對貿易失衡的情況,應可考慮台灣沒有生產的農產品讓大陸進口,完全不讓大陸農產品進口,實違反世界貿易協議的規定。同時可在台灣中南部近港口處,兩岸合組農貿公司,將可減少中間商的剝削,亦可節省在層層轉運上的消耗。兩岸對等互惠,才沒有所謂的讓利的問題,讓大陸義正詞嚴地指摘,台無可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