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香港競爭力優勢退減?

中國社科院日前公布二○一三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的報告結果,香港連續十一年成為中國最有競爭力的城市。但報告警告,香港的競爭力優勢逐漸減低,特別是過去多年,香港經濟高度(或甚至過分)依賴金融及房地產業,經濟泡沫化和虛擬化愈來愈嚴重,加上經濟轉型緩慢,科研投入比重下降,勞動人口老化,香港未來的競爭力排名將面臨內地大城市深圳及上海嚴峻的挑戰。

房產泡沫罪在前朝

過去幾年,不少經濟學者包括筆者也曾提出類似論點,無奈特區政府後知後覺,以致香港淪落至如此困境,對市民來說,政府應負最大責任。以筆者的意見,藍皮書的分析有如當頭棒喝,政府必須正視香港競爭力下滑的問題。就解決香港經濟房地產泡沫化和高度依賴金融業的兩大難題,筆者有以下兩個看法:

首先,香港出現房地產泡沫的罪魁禍首,是上任特首曾蔭權沒有處理好土地供應短缺的問題。在「缺地」的情況下,本地房產價格才出現大幅飆升。若讀者不是太善忘,應記得在○四年一月終審法院作出一個重要裁決——在維港內填海受到法律約束。這令曾氏政府將大量填海計劃暫停,加上在開發新界土地時經常遇到阻力,終致香港土地儲備嚴重短缺。

現政府在控制房地產價格方面已推出幾項重要措施,但始終在「缺地」的影響下,房地產價格高企實在難以解決。此外,美國暫時也沒有在短期內退市的意欲,特區政府要將房地產泡沫壓下來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為今之計,政府要在管理市民對土地供應期望方面加倍努力,香港房地產泡沫風險才有機會迅速降低。

最近,發展局開始為非維港填海計劃作出第二次諮詢,希望以填海方法增加土地儲備。雖然這措施被部分市民批評為「遠水不能救近火」,但筆者認為「缺地」的問題始終要解決,只要政府能夠平衡環保及充足土地供應兩方面的需要,市民會理解填海是一個中長期增加土地儲備的有效辦法。當香港擁有足夠土地儲備時,市民對房產價格長升長有的期望將會被抑制,最終樓市漸趨健康化,對改善香港整體的營商環境有很大的幫助。

善用LME保持優勢

其次,香港作為亞洲區的金融中心,高度倚賴金融業理所當然。但面對區內對手新加坡的不斷挑戰,香港必須自強才可以保持在區內金融業的龍頭地位。過去幾年,香港雖然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內企業大多選擇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但當人民幣國際化變得愈來成熟,內地企業會否一如過往在香港市場上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號。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得來不易,要保持這重要地位,必須提升香港作為亞洲區金融樞紐的功能。在過去三、四年,本地銀行界已開始推出人民幣投資產品,對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這是非常吸引的,尤其是人民幣擁有穩健的上升潛力。而港交所在去年七月更以十四億英鎊購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雖然收購價偏貴,但從鞏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很大幫助,原因是金屬材料不但具有戰略重要性,而且在製造業也佔有重要地位。因此,從中長遠角度來看,LME的前景頗佳。政府也可以利用LME增強香港作為區內期貨中心的地位。

筆者相信,如果政府能夠善用LME的功能,香港金融業的競爭力仍能保持優勢,不用過分擔心這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