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英九就職周年

五月二十日是馬英九第二任就職周年,慶祝活動在一場暴風雨中告停。面對近期台菲漁船糾紛,台灣漁船遲遲未能討回公道,政府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馬英九先軟後硬的措施也讓社會不滿的氛圍瀰漫,毫無喜慶的心情。馬英九的第二任充滿了挑戰,現民調低迷,如何獲得民眾的信心,應速從執政泥沼中爬起,接受社會公平的檢驗。

過去一年以來,馬英九政府的施政堪稱爭議不斷,從年金的改革、復徵證所稅、核四公投等,重大政策都遇到了民意與黨內的巨大反彈。加之,行政團隊換將頻密,五年四任閣揆,政策反覆難以延續,成了至大的致命傷,第二任執政周年正是全面檢驗之時,以求百尺竿頭,繼續向前邁進。

馬英九極力培養提拔的左右手新秀卻都涉貪入獄,讓馬英九的清廉招牌蒙羞,執政口碑優勢為之大打折扣,更煽動了社會對政府的不滿之情,以致民調有七成民眾不滿意施政,成為馬執政周年最殘酷的現實。

然就事而論,馬英九任內有諸多開創與改革,例如年金是存在已久必須改革卻不討好的議題,而兩岸關係的進展是他最大的政績,然他曾承諾的執政績效仍未達致而跳票,民眾長期陷於經濟困局缺乏耐心,等待着何時否極泰來。

現台灣的經濟被稱為「悶經濟」,前景未明且難以樂觀,近期的各項民調除對馬不滿意度高以外,大都認為馬政府施政應以經濟發展為優先。台灣民主發展已成熟穩定,執政者必須回應人民的期待,提升經濟,改善民生乃社會最大的需求,今後高度發展經濟應是主軸。

馬政府不時隨民意調整政策和方向,但仍然得不到好評,對內的經濟是棘手問題,但兩岸政策的大開大放才是最好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