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為民主注射鎮靜劑

民主,若要行得通,或須為民主過程「注射鎮靜劑」。此乃過去近八年,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最大成就。

她出身自前東德,本屬政治左翼,但領導的卻是中間偏右聯合政府。國民問:「默克爾代表甚麼?」卻從未獲一致而清晰答案。較多人認同的,算是她施政作風似「媽媽」——力求德國秩序井然,人人皆獲生活所需、和睦相處、懂得尊重維繫此局面的媽媽。

事實上,德國多名反對黨領袖都曾在默克爾的聯合政府出任高職,面對即將舉行的大選,他們的攻擊極盡隱晦、處處留有餘地,如指默克爾逃避爭端乃「窒礙民主」。作為反對黨,他們曾多次基於「國家整體利益」,投票支持默克爾挽救歐元的各項舉措,盡顯這些已自立門戶的「子女」,對「媽媽」尊重之情。

默克爾在奉行「共識政治」的前東德成長,不習慣西方民主的熾熱明鬥。故她從不發表驚天動地的政治宣言,旨在避免極化、產生非我即敵的政治區隔。

施政從不清晰顯示「時間表」、「路線圖」,予人見步行步感覺;施政成效卻是在歐洲陷入衰退之時,德國長期保持經濟增長,失業率全歐最低。

她不搞「同性婚姻合法」,卻不經意增加退休人士福利。德國人沒甚麼理由不喜歡默克爾,也沒甚麼理由刻骨銘心地愛她。總之,她是「媽媽」已是德國這個「家庭」的現實。沒有熾熱鬥爭的大選,投票率低可以料想,默克爾再次當選,似乎亦已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