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大幅填海 建5.3萬住宅

【本報訊】東涌新市鎮未來發展將會大變天,政府建議在東涌近岸進行合共一百三十四公頃的大幅度填海,範圍主要位於生態價值較低的東岸,涉及一百二十公頃,當局又計劃在東涌東西兩面加設兩個港鐵站,興建最多五萬三千個住宅單位,預計可容納逾十五萬人口,最快二○二四年會有首幢住宅落成。有立法會議員歡迎方案,建議政府增加區內商業活動以創造就業,但有環保團體炮轟填海選址不當,擔心會影響中華白海豚及紅樹林等自然生態。

發展局昨展開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為期兩個月的第二階段公眾參與,發展局訂出初步土地用途方案,建議在東涌東填海一百二十公頃,已考慮了附近交通幹道噪音、具生態價值大濠灣及北面航道的影響,西岸因有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如馬蹄蟹及盧文氏樹蛙等,填海範圍約十四公頃。

增建港鐵站 兩規劃方案

當局指,因屬近岸填海,相信對中華白海豚影響不大,但會將機場第三跑道及港珠澳大橋等影響一併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當局建議在東西兩岸分別設港鐵站,而東涌東的規劃設計有兩個方案,名為「宜居城市」的方案將興建三萬八千個住宅單位,以港鐵東站為中心發展成商住混合的都會中心區,住宅地積比為五至六倍,臨海位置地積比則降至三至四倍,可容納十一萬人口。另一方案「經濟活力」則將住宅單位減至三萬三千個,預留四十五萬平方米樓面作辦公室、零售及酒店用途及興建三百五十個遊艇泊位。

東涌西將興建一萬五千個住宅單位,可容納四萬三千人,發展局指發展時會盡量不影響現有鄉村,但承認發展或涉收地,主要影響休耕農地。政府初步建議兩區公私營單位比例為四比六,估計最快二○二一年有地可用,建屋期約三至五年,連同現時已規劃人口,東涌最多可容納廿七萬人口居住。

環團憂影響中華白海豚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支持「經濟活力」的發展方案,因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會帶動人流,東涌應有更多商業活動及創造就業機會。不過,環保團體「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明完全不接受東涌填海,因為區內有中華白海豚及紅樹林,填海工程會污染水質,不利中華白海豚生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