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新一份《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連續第十一年蟬聯綜合競爭力榜首之位。然而,人們感受的不是欣喜,而是憂慮,報告再次警告,香港競爭力優勢漸減,與內地城市的距離不斷縮短,喪失龍頭地位只是遲早的問題。
根據有關報告,香港在經濟、可持續發展及宜居城市等方面的競爭力均得到第一名,綜合競爭力獨佔鰲頭,而深圳、上海分居第二、第三位。報告亦指出香港競爭力面對三大隱憂,一是經濟高度依賴金融及房地產,土地供應不足導致租金高企,房價增長過快,經濟呈虛擬化及泡沫化,阻礙中小型企業發展;二是人口老化加速,三十年後長者將佔總人口三成,影響競爭力;三是香港在產業結構向創新科技轉型沒有明顯突破,缺乏重工業及科技產業,令其與珠三角的互補性變弱,服務業優勢地位岌岌可危,最終會被內地取代。
事實上,社科院每年發表報告均提醒香港競爭力正在削弱,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府從來沒有認真對待,以致問題沒有改善,反而不斷惡化。香港有如一個二世祖,雖然繼承了豐厚祖業,但總有坐吃山空的時候。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正是今日香港的寫照。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彈丸之地的香港在上世紀創造出經濟奇迹,成為耀眼奪目的東方之珠。隨着內地全力改革開放,中國人的創造力得到解放,後來居上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但如果港府有居安思危意識,港人齊心協力,香港仍有頑強的生命力,不至於那麼快就被趕上超過。令人遺憾的是,歷屆特區政府管治無能,香港逐漸由經濟城市淪為政治之城、憤怒之城、示威之城,任何一宗小事都惹來滿城風雨,尤其現屆政府班子拉雜成軍,高官相繼出事,自顧尚且不暇,怎麼可能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競爭力呢?
鄧小平曾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信心滿懷,他說過,英國人能治理好香港,中國人也行。事實證明,英國人做得到的事,中國人未必做得到,僅舉一例,港英時代建立廉政公署,大力掃貪,令香港成為舉世聞名的廉潔城市,回歸之後,貪腐之風迅速回朝,河水井水界限模糊,前特首曾蔭權爵士歎盡海陸空,貪遍省港澳;前司長許仕仁捲入貪腐案;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正經事不做,一味濫用公帑用美酒佳餚款待內地高官換取政治榮譽;轉任平機會主席的前食衞局局長周一嶽亦毫不避諱將商家贈送的貴價手機連同服務合約收入囊中。大有大貪,小有小貪,一片烏煙瘴氣,香港競爭力又怎能不江河日下呢?
每況愈下的何只競爭力,香港各方面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表面看來,香港經濟仍然增長,市面仍然繁榮,但那只是末日景象。夕陽西下,彩霞滿天,晚景雖然美好,但轉瞬即逝,香江很快就會為黑幕所籠罩,進入沉沉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