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毒米副食品屢見不鮮,有業內人士踢爆,不法商人見購入的大米「出事」,紛紛用問題大米製成副食品推出市場,以避過回收虧蝕。有熟悉內地問題的專家指出,內地市民對於「自家製食品」的信心已經所剩無幾,估計廣東省居民會轉到香港及澳門購買食品,隨時繼搶奶粉潮後,掀起另一波搶米潮。
有業內人士透露,每當內地官方公布有大米等原材料被驗出有問題,涉事廠商很多時會用有毒原材料製作米粉及排粉等副產品出售,以免承受巨額虧蝕,甚至有不良商人將問題大米冒充泰國米、澳洲米出售,市民防不勝防。
在內地經營餐廳的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坦言,內地黑心食品避無可避,亦都難以分辨,即使提供檢驗證書,亦可能造假,惟有向具信譽以及相熟的米商入貨。若毒米問題持續,將考慮從香港購入大米,保證餐廳質素。
「內地黑心食品問題嚴重,市民早就對內地出產的食品失去信心,但是又不能不吃,近香港的廣東省地區居民惟有到香港購買食品。」中國問題專家胡星斗指出,內地監管食品安全不力,導致問題食品遍地開花,內地人為了保健康,均會到香港及澳門購買食品,特別是保鮮時間長的固體食品,內地屢次爆出毒米事件,相信香港及澳門亦會引發搶米潮。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現時內地人除了搶購奶粉外,亦不時購買飲品、曲奇等食品回內地享用,而毒米事件爆出後,不排除內地人會來港搶購大米及相關米製品,「部分內地人想短時期致富,加上有地方官員監管不力,搞到問題食品嚴重,內地政府應該盡快搞好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