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爭看搶包山 文化創意在民間

一年一度搶包山,不是春光,勝似春光。長洲太平清醮活動愈辦愈紅火,不僅成為地區盛事,而且成為全城盛事,不僅吸引本港市民,而且吸引外國旅客。傳統加創意,使這項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充滿新鮮感,一年比一年精彩,一年比一年熱鬧。

初夏天氣,時晴時雨,但完全無減遊人興致。昨天的長洲,只見萬人空巷,鑼鼓喧天,彩旗飄揚,歡聲笑語,到處洋溢着節日的喜慶氣氛。飄色巡遊、搶包山、派平安包,這些傳統活動融入現代色彩,既帶來無限生機,亦帶來無限商機。單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平安包,便衍生出形形色色的相關商品,平安匙扣、平安T恤、平安手袋、平安錢包、平安咕o臣、平安手機套等等,琳琅滿目,盡顯創意。

事實證明,只要將古老文化添上現代色彩,便可以繼續發光發亮。長洲太平清醮能夠歷久常新,關鍵就在於傳統與創意並存,古老與現代融合。儘管香港只是彈丸之地,而且被英國人統治了一百多年,但仍然保留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及本地特色,除了長洲太平清醮之外,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大坑舞火龍及盂蘭勝會等,亦各具特色,這些活動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顯示港人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獲得充分肯定,實在難能可貴。實際上,傳統活動不僅是歷史文化遺產,而且是一項產業,將它們發揚光大,可以增添城市魅力,可以豐富市民生活,可以成為旅遊景點,可以創造無限商機。

遺憾的是,港府多年來不斷高喊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不僅列入六大優勢產業,而且成立了所謂「創意香港辦公室」,但只是紙上談兵,至今一事無成。保育傳統文化,一向官冷民熱,如果不是民間的堅持和努力,長洲太平清醮及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大坑舞火龍、盂蘭勝會等傳統活動,恐怕早就成為集體回憶了。

其實,文化創意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問題是港府能不能發掘及把握而已。最近荷蘭人創作的「大黃鴨」在維港漂浮,引起全城轟動,旅客爭相觀賞,而伴隨這陣「大黃鴨」熱潮的則是龐大商機,玩具版的「小黃鴨」大受歡迎,一度賣到斷市,連長洲太平清醮亦出現「黃鴨」產品。據統計,「大黃鴨」暢遊維港的第一周,前來觀賞的旅客就超過百萬,由此拉動了維港一帶的交通、餐飲、零售、酒店等行業的消費增長。為甚麼一隻簡簡單單的「大黃鴨」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熱潮?帶來這麼大的商機?這就是創意的威力。對於香港而言,只有真正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才能夠形成新的支柱產業,也才能夠擺脫經濟結構單調的困局。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長洲太平清醮紅紅火火,「大黃鴨」熱潮盛況空前,證明文化創意產業大有可為,香港並不是缺乏創意人才,只是缺乏一個有眼光有承擔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