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調整藥物組合 血癌童治愈率高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一百八十宗兒童癌症新個案,以白血病(俗稱血癌)最為常見。其中以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佔最多,幸而病童治愈率由六十年代只有兩成,飆升至現時高達九成。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門主管李志光指,九成病童出現基因變異,因應基因測試結果調整藥物組合,治愈率得以大大提升。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為最常見血癌,佔整體兒童癌症個案兩成半,每年有三、四十宗新症。每十萬名兒童便有三至四人患此類癌症。

70年代後再無新藥面世

李志光指出,兒童血癌治療方法無太大改變,因藥廠自六、七十年代生產針對兒童血癌藥後,便無再有新藥面世,「病例數目不多,回報自然少」,惟有用現有藥物提升病童治愈率。

他指出,此類癌症至今成因不明,但有研究抽取病童癌細胞化驗,結果證實有基因變異情況,但並非遺傳性,可能是胎兒成長期間細胞變異,增加患癌風險。目前,醫學界已知有幾十種不同的基因變異,針對性採用合適的化療藥,比以往「咩藥都試,未必有效」,例如類固醇類化療藥中,「地塞米松」比「強的松」治愈率高一成,調整藥物組合可更有效殺滅癌細胞,及減輕化療副作用。他指出,化療容易引發感染,大約有百分之三病童因治療引致併發症,最後死亡。

醫管局五間兒童癌症中心○八年起,與內地九個省市大型醫院合作研究兒童血癌,盼收集足夠病例個案,探討有效治療方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