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英九的表白

汪辜於九三年的會談,樹立了兩岸發展的新里程,代表兩岸務實協商,求同存異,為兩岸的和平交流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格局,代表協商取代對抗,談判消除敵意。

馬英九在紀念會中表示,今後將會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地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不會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

馬英九的表白延伸了兩岸人民都屬中華民族,有共同血統、歷史與文化,在此背景與基礎上,不管現階段兩岸關係的風風雨雨,台灣可迴避統一議題,但無法迴避兩岸的政治對話。

馬英九的承諾亦是政治現實的表徵,中國的崛起成為軍事與經濟的強國,台灣談台獨無疑是雞蛋碰石頭,更何況兩岸頻密交流的結果已沒有台獨土壤,台獨亦非台灣主流民意,台灣民眾百分之七、八十主張維持現狀,此即馬英九強調的不統不獨不武。

惟台灣內部缺乏共識,讓馬英九跨不出政治談判的步伐,台灣面臨的安全與外交困局,只有兩岸和解政策是馬英九最大資產。現習李體制推進兩岸關係的決心,且對台領導班子的更換,都承載着推動政治談判的任務,進入後九二共識談判已浮上枱面,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這是對馬英九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的期許,兩岸不可能永遠停留於不統不獨的境地。

汪辜會談至今令人遺憾的是「一中」的分歧一直懸而未決,也造成今日要進入政治對話的瓶頸,兩岸若能在「一個中國」的大架構下同屬一中,互不否認治權,讓台灣有足夠的底氣可向前跨進一步,兩岸政治談判也就水到渠成,馬英九的表白是現狀的表述,但不是願景的陳述,英雄可造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