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韜光養晦

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國還處於戰略機遇期。是否因此,中國便必須堅持鄧小平二十多年前說的韜光養晦呢?

關鍵是,以往韜光養晦保住了戰略機遇期,有更大發展,同時亦付出頗大代價。在主權問題上,中國放棄了不少中國歷史上的領土,就連菲律賓等國也乘機佔據中國南沙西沙群島的島礁,侵吞在南海航道中國的領海領土。

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讓步:明的是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炸了,中國還逆來順受;美國支持台灣民進黨的台獨,中國也不敢批評美國。暗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文化侵略如水銀瀉地,表現出來的是中國知識界出現龐大的親美勢力,中國的經濟決策受制於美國投資銀行的指指點點,美國成為中國高官和裸官的家,全無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警覺。中國的錢,明的暗的跑去美國或美國金融業的,更以千億萬億計算。

現在,韜光養晦變成了拜倒在美國的軍事政治和文化霸權腳下,抬不起頭,不敢說不。然而,韜光養晦應該是臥薪嘗膽,不是奴才主義,而是有為有不為,取捨之處需要有基本原則,目的是中國民族的復興。復興不能是曇花一現的光輝,也不應是外強中乾、矛盾危機重重,好像唐朝安史之亂前的局面。民族復興的基礎是文化,是承前啟後,持續民族獨立自主傳統的文化。

今天的內地有盛唐之表象,錢似乎是堆得如山高,但從社會、文化、環保、政治卻到處危機。更重要的是人心問題,精英盡成外國人,民族復興可怎樣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