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三十九死撞船慘劇發生至今已大半年,但部分曾經歷該宗海難的怒海餘生者、當晚目睹至愛親友溺斃海中的死難者家屬,以及盡力拯救卻欲救無從的救援人士,至今仍活在哀傷和痛苦中。有人將自己關在家中四、五個月,不與外界接觸,直至撞船事故聆訊展開,才首次講出心中感受;有人尋求心理輔導時,「起初講唔到嘢,開唔到聲,只能寫字,至廿、三十分鐘後,淚如崩堤」,可幸大部分求助者經輔導後,情緒都得到紓緩。
所有入院治療的海難受災者都被安排接受精神科治療,有人失眠、抑鬱,獲處方藥物治療,但藥物副作用大,有人不想長期服藥,便主動向非牟利機構災後心理輔導會求助。該會總幹事杜永政表示,該會接獲的個案包括救援人員、傷者、喪親家屬及船員等十多宗直接個案,連同公眾等間接個案,合共有三十多宗。該會運用針對負面情緒但不觸及內容的治療方法,首次會面已可令求助者紓援情緒,再經第二次跟進後,便毋須見第三次。
杜永政表示,現時仍處理的十一、二宗個案是「遲來的求助」,求助者都是最初「一直唔見人,直至聆訊開始才講到件事」。求助者要做主觀負面情緒評分,十分滿分,直接個案有八點五分或九分,情緒相當負面,經輔導後,分數跌至零至二分。
另外,有輔導機構人員透露,情緒支援計劃雖已結束,但部分人在聆訊期間要重提當晚災難情景,負面情緒至今未能平復;亦有需要經常乘船到南丫島工作的人員,感到心理壓力,需要情緒支援。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自意外發生至今,社署社工和臨床心理學家仍繼續為有需要的死難者家屬及傷者跟進他們的福利需要,提供情緒和經濟方面等支援。社署總臨床心理學家劉家祖表示,家屬及傷者的心理輔導個案已交由各地區同事跟進,近期已沒有特別個案呈上總部討論。
他表示,周年紀念日如十月一日、生日、結婚紀念日等,都可能會令喪親者觸景傷情,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相信人有復原的能力,一般一、兩年可恢復正常的生活,如情緒處理得好,復原很快。他說,哀傷情緒會隨時間而消減,如妨礙日常生活便應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