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工潮何時結束,無法預測,五月起貨櫃業步入旺季,有業界人士斷言工潮已近尾聲,實在言之尚早,雖然工會對加薪底線釋出善意,表示雙位數的底薪加幅有談判空間,但資方似乎仍然堅持「5+2」的方案,直言超過一成的加幅難以做到。
室內的談判桌空空如也,街頭上的抗爭卻有持續升級之虞,而勞資兩方隔空罵戰的火藥味也甚濃,不利營造良好的溝通氣氛。政府開始焦急,斡旋力度不斷加大,但成果則未見。
勞資皆企硬,深怕姿態一放軟,議價力就會下降。資方堅稱做法符合守法精神,HIT不能指令外判商做事,罷工工人爭取加薪的談判對手應該是外判商,大老闆置身事外的姿態明顯不過。不過,合約可以外判工作,但企業責任猶在,勞方要求HIT出頭協調及參與談判,合情合理。前申訴專員戴婉瑩的名句——「工作可以外判,責任不能外判」,針對的是公營機構,但同樣適用於私人企業。
現代大企業講求企業良知與社會責任,資本主義社會對追求利潤持正面態度,但近年改良主義冒起,主張工人的生計與工作環境有必要持續改善,工人有權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今次工潮帶出的社會議題,正正是碼頭工人的薪金減多加少,減快加慢,難以養妻活兒,工作環境亦非常惡劣,經過媒體的廣泛報道,受到輿論與社會的關注。無論工潮結局如何,這些問題應該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