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新型抑制劑 治末期肺癌勝化療

肺癌病例中有八成屬非小細胞肺癌,大部分患者不是煙民,且確診時癌細胞已擴散屬後期,存活機會微。中文大學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指,早前有研究發現約有百分之三至七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屬間變性淋巴癌激酶(ALK)基因變異所致,癌細胞會較其他肺癌惡、滲透機會較高。近年有一種抑制劑可針對問題阻截癌細胞訊號,國際研究發現該藥令患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延長至七點七個月,整體反應率也較傳統化療高。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杜家輝建議,晚期患者可考慮檢測ALK融合基因狀況。

本港每年約有四千五百宗肺癌新增個案,以非小細胞肺癌佔多。莫樹錦說,日本在○七年時從一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發現有ALK基因變異,是重要的治療靶點。他又推算,全港每年應有一百二十人會因ALK基因變異致非小細胞肺癌,數目不少,且患腺癌、非煙民或輕度吸煙者ALK基因變異機會較高。該癌症會何時威脅性命仍屬未知之數,但臨床所見,大部分確診者已屬末期,五年存活率中位數只有百分之五至一成。杜家輝說,目前可透過螢光原位雜交(FISH)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檢測ALK融合基因的狀況,若晚期患者確診同時檢測ALK狀況,或有更合適的治療選擇。

存活中位數增至8個月

莫樹錦續指,近年多項國際性研究已指出,一種名為Crizotinib的口服抑制劑有效治療該種肺癌。中大參與一項為期兩年的國際臨床研究,去年在歐洲腫瘤醫學會發表,該研究發現患者服該藥後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為七點七個月,較傳統化療的三個月長。代表患者腫瘤可縮小三成以上的整體反應率亦達六成多,病人出現的副作用較輕微。

莫又說,該藥在一一年八月已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批准用作治療ALK所致的肺癌,本港衞生署仍在審批該藥。他建議,患三至四期肺癌、腺癌、已排除EGFR致癌及已接受一次化療的患者,可進行ALK基因檢測,再選擇治療方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