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寺廟淪為搖錢樹 千年古剎遭迫遷

當今神州,強拆強遷如同妖孽橫行,無日無之,就連千年古剎也未能幸免。近日,建於唐朝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西安「興教寺」,也因面臨被迫遷而鬧得佛都有火。

不顧保護 只顧申遺

拆遷的原因是,當局要以「絲綢之路」為名,聯合申請世界遺產的需要,興教寺也在「聯合申遺」之列。興教寺建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靈骨,而在世界宗教界佔有重要地位。這座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人文價值的佛教聖地,為了配合申遺,竟要拆除三分之二的建築,據悉包括寺院僧舍、齋堂、方丈樓等,只剩下埋葬玄奘及兩個徒弟的三座塔、大雄寶殿和法堂等。如此大規模迫遷,把興教寺一分為二,只為了獲取「世界遺產」名號,完全不顧保護遺產本身,豈非本末倒置?

「世界遺產名錄」本意是為了激發世人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珍惜之情,敦促政府更好地保護遺產,卻從未聽說要拆除千年古剎來申遺。文化遺產是活的歷史,試想寺廟如果沒有僧人,遺產還是遺產嗎?如今,興教寺面臨被迫遷,文化遺產面臨被割裂,這究竟是保護文物還是毀壞文化?

近年內地「申遺」成風,許多地方不惜巨資拆遷動土,甚至挖空心思舉債搞申遺,其背後動機並非只是看中「世界遺產」這塊招牌,而是借申遺生財,借拆遷生財。在不少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看來,申遺如商機,遺產如商品,都是發財工具。像西安曲江文投集團將陝西法門寺打造成旅遊小鎮的「曲江模式」,就是借保護遺產為名,行地產開發之實的一個惡例。

所謂曲江模式,實際上是政府及其控制的企業將寺廟當做搖錢樹,借助文物資源優勢,先圈地包裝開發,後招商引資,再推出商業旅遊文化項目,促使地價上漲,從中獲取暴利。這種模式肥了地方政府和企業,卻令許多文物遺址遭殃。法門寺素有「關中塔廟始祖」美譽,如今在商業運營下,已淪落成一個充滿銅臭味的偽宗教景區。

一邊仿古 一邊拆古

興教寺面臨拆廟迫遷,人們擔心這座千年古剎會否步法門寺後塵,成為借申遺發財的又一「祭品」?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此前就有消息稱,興教寺大規模拆遷是為了建設「興教寺佛教文化旅遊景區」,當地政府並就此進行過招商引資。內地媒體甚至質疑當局拆古剎、建新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申遺只是一個噱頭,置換出土地搞商業開發,才是真正的目的。

這年頭,「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在內地喊得震天價響,所謂保護文物、傳承文化,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說辭,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申遺正在變成生意經和政府追求政績的捷徑。可悲的是,申遺成功之日,往往就是「遺產」遭殃之時。如武當山具六百年歷史的復真觀被改建成三星級賓館,樂山大佛旁無端端冒出仿造的巴米揚大佛,秦始皇陵保護區內居然建起了巨大的「接待中心」,過度開發和不堪重負不一而足。在世界遺產大會上,麗江古城、故宮、頤和園等多處世界遺產,就因此被「黃牌」警告。

當下內地,一邊是大量興建仿古建築,一邊是瘋狂拆除真正古建築,難怪有網友怒斥西安當局「為申遺拆遺」簡直是殺雞取卵。興教寺現已要求退出申遺,但會否避過迫遷厄運未可樂觀。如果當局不顧天怒人怨,倒行逆施,最終犧牲僧侶利益,破壞中華文明,這樣的申遺即使成功,又有甚麼意義呢?

龍七公專欄主筆天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