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保護署昨公布連續第三年全港四十一個公眾泳灘水質全部達標,即無泳灘水質屬「欠佳」或「極差」級別,認為本港泳灘水質達標率持續上升,歸功於港府持續執行環保法例及推行各項污水基建工程。不過,當中有八個公眾泳灘去年水質降級,由原先的「良好」級別跌至「一般」級別,主要位於港島南區和荃灣。環保署指,由於去年總降雨量高於前年接近三成,而天氣和降雨會影響大腸桿菌水平。留意到該八個泳灘的大腸桿菌水平有輕微增加,當局會繼續觀察情況。
環保署昨發表二○一二年泳灘水質報告,公布全港四十一個公眾泳灘的水質監測結果,包括大腸桿菌量等數據。報告指出,去年有廿三個泳灘水質被評為「良好」級別,遠低於前年的三十一個,主要集中於港島南區,佔九個泳灘,其中廈門灣泳灘再成全港水質最好的泳灘。其餘十八個公眾泳灘則屬「一般」級別,當中八個「降級」的泳灘,包括南區的石澳後灘、大浪灣、赤柱正灘、荃灣的麗都灣、更生灣、海美灣和西貢的銀線灣。
此外,環保署亦公布三個非憲報公布的泳灘水質監測結果,其中水質一直為人詬病的大埔龍尾灘,水質再達「欠佳」級別,即每百毫升海水含有逾一百八十一個大腸桿菌量,意味着每一千名泳客,平均有十一至十五人有機會感染皮膚或腸胃病。環保署稱,港府正擴建公共污水渠網絡至龍尾地區的鄉村,並採取污染消減措施,以期改善龍尾一帶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