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津貼當入息 難為貧窮定界線

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扶貧委員會日前召開第二次會議,繼續討論如何制訂貧窮線,結果依然沒有定論。當局建議把貧窮線訂於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五成,但會加入其他影響家庭入息的計算因素,包括將政府提供的現金福利資助,以及公屋租金津貼計算入家庭收入。經此調整,全港貧窮人口將會大減,難怪有人質疑港府制訂貧窮線不是為了解決貧窮問題,而是以貧窮線作為有限扶貧的藉口。

採用家庭入息中位數制訂貧窮線,一向是國際慣常做法,社福團體曾經依此推算香港約有百分之十七即接近一百二十萬窮人。倘若以統計處去年第四季數據計算,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為月入二萬一千一百一十元,理論上月入低於一萬零五百五十五元的家庭已跌入貧窮線。如果扶委會最終接納以家庭入息中位數作為制訂貧窮線準則,意味全港約六分之一人口是窮人,數字貼近社福團體推算結果,可是一旦加入當局新增的計算因素,貧窮人口可能縮減近半。落差如此巨大,足證制訂貧窮線關鍵在於當局是否願意承擔扶貧責任,如果當局只是虛應故事,即使有客觀準則可依,也隨時淪為各取所需的數字遊戲,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目前影響貧窮人口計算的兩個因素,分別是政府現金福利資助及公屋租金津貼,也就是所謂「福利轉移」與公屋租金津貼是否帳面數字的爭論。假如依循當局建議,把綜援金、長者生活津貼及學生書簿津貼等現金計入家庭入息,將有約二十萬人跌出貧窮線之外,再加入公屋租金津貼因素,貧窮人口有可能縮減近半。

上述兩個影響貧窮人口變動的因素之中,福利轉移尚可理解為應否把已受助家庭剔出計算行列,以便當局日後推出的扶貧措施更聚焦於新的貧窮群組;可是公屋租金津貼隨市值租金變動,當租金狂升,差額擴大,將會影響家庭入息中位數變化,導致大批公屋家庭脫離貧窮線。例如有公屋家庭以月租一千元租住單位,市值租金需四千元,帳面差額三千元將視作政府津貼,問題是有關公屋家庭實際上並未享受現金津貼,只是「被脫貧」,並不代表生活質素改善。再說,相對於公屋家庭,不少租住私人單位家庭可能更加貧窮,租金開支佔了家庭收入頗高比重,實際生活質素已處於貧窮線以下。

「為政,通下情為急。」貧窮線是當局日後量化貧窮人口的依據,以及落實扶貧措施的指標,所以,制訂過程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玩弄數字遊戲,必須確保確定貧窮線之後,能夠把更多弱勢社群納入受助行列。否則,如果透過種種巧立名目的計算因素,收窄社會保障安全網的覆蓋範圍,把貧窮線變成另一個排拒弱勢社群的關卡,甚至粉飾太平的數字,那麼所謂扶貧將會成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