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啟用

【本報訊】造價約十五億元的荃灣雨水排放隧道昨啟用。渠務署稱,隧道主要靠三個進水口在荃灣及葵涌半山將雨水截流,再經油柑頭排水口排出大海,減輕區內現時主要靠地下渠排水的負擔,同時加強荃灣及葵涌區的洪水處理能力,減少區內因暴雨導致的水浸。

隧道排水量可達每秒二百二十立方米,相當於十一秒內注滿整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是全港雨水排放隧道中最高,料可抵禦二百年一遇洪水。

料可抵禦二百年一遇洪水

渠務署顧問工程管理部總工程師胡泰安表示,荃灣及葵涌區雨水排放系統大多是數十年前修建,未必可跟隨各區的發展速度。渠務署在○七年十二月,斥資十五億元興建全長五點一公里、內直徑六點五米的雨水排放隧道。隧道擁有三個分別位於和宜合、老圍及曹公潭的進水口,收集由荃、葵半山截流得來的雨水,再由油柑頭排水口排出大海,減輕區內向來靠地下渠排水的負擔。但他強調,為免影響生態,及保持山上河道水流量,故隧道只會於黃色暴雨警告生效下運作。

胡泰安又透露,當局正進行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建築造價約七億元的地下儲水池,工程料於一五年雨季前及一八年分兩階段完成,逐步紓緩港島區水浸情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