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泛民政黨街頭開壇聲討鄧忍光,卻被一支「愛港」組織踩場伐撻,狙擊高官反變被狙擊,泛民遇上天敵了。
你說似不似一條弱肉強食的政界食物鏈?蟻民怕官員,官員怕泛民,泛民怕蟻民,一環剋一環,一格食一格,在互相制衡下形成一個「梁朝元年」的特有政治生態圈。不過,泛民議員被突襲圍攻,也是沒話可說的,昔日長毛等在野派就是這樣狙擊建制派,今日只是風水輪流轉而已。所以,如果要為這類「愛」字頭組織定性,姑且可視之為建制派內的激進一翼,性質儼如社民連的一體兩面。
當然,這些「愛」字頭組織本質與長毛截然不同,至少背景底蘊已神秘得多。除了浮面的幾個頭面人物外,其他人事與操作都像蒙了一層紗,最初由誰牽線,背後有何支援,連親中核心也一頭霧水,只知道這班抗敵救兵其實來晚了十多年。
有左派人士憶述,早在二○○○年,工聯會內已有人提出建制派光譜狹窄的問題,指陣營內只有政黨、商界及社團等防守型隊伍,欠缺像「四五行動」(當時社民連與人民力量仍未出現)一類敢抬棺材、瞓馬路的衝鋒型支隊,情況猶如一張櫈少了其中一隻腳,戰鬥力大為削弱,尤其在日漸敵對化及情緒化的政治環境下,陣營內沒有一支夠硬夠辣的敢死隊抗衡泛民激進勢力,形勢只會愈來愈被動捱打。結果,大家都知了,有關建議如泥牛入海,沒了下文,預言卻一語成讖,噩夢成真,泛民激進力量不斷壯大,在許多政治事件中,建制派均陷入秀才遇着兵,有理說不清的窘境,一次又一次地被牽住來打。
姍姍來遲十多年,衝鋒型部隊終於成軍,戰鬥力如何呢?當然還有改善空間,但沒問題,香港已經進入風雨不息的多事之秋,練兵機會多的是。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