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人小氣

北京、上海每年接待二億多人次旅客,並沒有引起社會多大反響,反而覺得這是國家首都與經濟中心的驕傲。反觀香港每年只接待約二千萬人次的過夜旅客,便掀起反內地旅客的惡言惡語,不僅反映香港人小氣,更暴露香港社會的消極短視心態。

北京、上海不是自由港,但它們卻是真正的開放。或許上海人以往看不起蘇北,現在還有點海派作風,可北京、上海都是以外來人為主,地道的北京人、上海人已不佔當地社會經濟的主流。故此,兩地社會對外來人包容性大,政府亦在各方面加以建設,讓城市可容納更多來客。

實際上,香港比北京、上海更以外來人為主,原居民佔極少數,一百多年來都接收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以往香港社會包容性極強,比上海還佳,這反映廣州和周邊四邑的居民一、二千年來與世界接觸。唐末黃巢之亂,廣州死了逾十萬胡人(多來自波斯、阿拉伯等地),今天廣州還有二、三十萬中東非洲客商,而廣州人開放的心態亦應反映在香港的廣府話文化。

但是,為甚麼回歸以來,香港竟有不少人,包括主流媒體輿論,對香港旅遊業「衣食父母」內地旅客這麼排斥呢?或許香港殖民地教育奴化香港人的心志,變成種族主義歧視——對白種洋人恭敬崇拜,對黑人和窮國亞洲人諸多不滿。也許這種歧視亦影響了港人對內地同胞的看法:以往是骨肉至親的援助,繼而是「阿燦」,現在更變成對內地居民一概歧視,甚至提升至族群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