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窰館零宣傳糟蹋古蹟

列為法定古蹟已卅年的大埔碗窰,是中國碩果僅存保留有完整製碗工序的青花瓷古工場遺址。不過該古蹟的展館啟用兩年來卻是門可羅雀,平均每日僅得廿人次參觀。有碗窰村村民指,參觀者多是學校團體或參加「一日遊」長者,鮮見遊客和自行前來參觀的市民,狠批當局宣傳不足。有環保團體批評政府「唔肯畀錢」做好地區展館,建議當局在碗窰村設立教育徑,帶領遊人步行參觀整個製碗工序,並開設陶泥班讓遊人親身體驗造碗過程,令碗窰成為教育基地。

鄰近大埔墟東鐵站的碗窰展館,由停辦的碗窰學校改建而成,並於二○一一年一月無聲無息無宣傳下啟用。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統計,由一一年一月至今年一月底共有約一萬五千人次參觀,換言之平均每日僅約廿人次到訪。本報記者早前到訪碗窰展館,只見偌大展館空無一人,記者逗留約二十分鐘期間亦不見人迹。

鐵路站口倡設指示牌被拒

曾帶領考古學者區家發考掘碗窰窰址的上碗窰村村民馬家順稱:「雖說每日平均廿人次參觀,但一架旅遊巴都唔止廿人啦!」他指展館開幕時無請人剪綵,而且路標指示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他去年曾向古蹟辦建議,在大埔墟鐵路站出口增設前往碗窰的指示牌,「畀市民知道碗窰有展覽」,不過意見沒被採納。

環保團體「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批評政府配套不足,是糟蹋珍貴古蹟,「大埔碗窰村附近發現高嶺瓷土礦、牛碾、淘洗池及龍窰,亦毗鄰以往運送瓷碗的河道,係罕有保存完整製碗工序的青花瓷遺址,不發展成教育基地實在可惜。」

古蹟辦:網上推介展覽資料

本報詢問古蹟辦如何加強宣傳,古蹟辦只回覆稱,去年曾在中環天星碼頭、香港國際機場等多處舉行「古蹟大發現」巡迴展覽,向公眾介紹包括大埔碗窰等多個本港古蹟歷史,亦於網上及向中小學推介展覽資料。

大埔碗窰是香港唯一出土的青花瓷古工場,在明代中葉開始生產,曾是新界陶瓷業中心,至一九三二年才告停產,於一九八三年被列為法定古蹟,有極高保育價值。

記者麥凱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