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自由貿易島

隨着全球化的風潮,台灣面臨了愈來愈嚴峻的競爭趨勢,尤其這十多年來台灣的國際貿易額逐年下降,而台灣大陸外貿比重中也呈下降趨勢。

台灣要挽救這個頹勢,馬政府努力開創台灣為自由貿易島,盱衡台灣周遭的國際貿易情勢,台灣經濟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南韓,去年三月和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中國大陸與日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也在緊鑼密鼓中,台灣面對如此競爭,優勢在消逝,甚至無法成為南韓的對手。

中國大陸對南韓的貿易在大陸外貿版圖中分量不斷加重,而台灣在兩岸貿易中的比重卻逐年下降,馬英九為尋求對策,向美承諾在未來數年全力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但要加入這個組織就必須經濟完全自由化,因之馬英九一再強調加快自由化的腳步,不能再蹉跎了。

全球的經濟重心正向亞洲移動,而中日韓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台灣約有九成出口競爭力將受到來自南韓的巨大衝擊,台灣窮則變,計劃將台灣建設為「自由貿易島」。

台灣是典型的島嶼經濟,腹地小資源少,只有朝自由經濟的方向發展,就如香港同樣為島嶼彈丸之地,但香港向全世界開放,成為免稅的樂園,吸引了全球的企業到香港來發展,台灣只有借鏡香港,追求在貿易、投資和金融來往都是高度自由,但台灣的南北經濟差異,很難達致自由貿易和經濟自由化的目標。

馬英九提出希望高雄成為自由貿易港區,擴及高雄加工出口區和工業區,打造為全台灣自由貿易區的範本。過去高雄想打造為亞洲營運中心,因未能對大陸開放,讓這營運中心未能達標,今若能成功轉型為自由貿易區,亦可稱是台灣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