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勾地表制度,基本上是托市的招數,也具有實際功能,其最大目的是向市場傳送一個訊息,就是政府會減少賣地。一旦供應減少,那地產商就可以放膽高價投地。
從這個制度設計之始,就是用來托市的招數之一。政府不再主動定期賣地,而是把土地放在勾地表之內,那每年再無一個指標定量供應,主動權放到地產商的手上。然而,箇中問題不但在於主動權,更在於心態和訊息,只要地產商不主動勾地,市場就沒有土地供應,須知對於本來已經擁有相當豐厚土地儲備的地產商而言,他們根本不會積極勾地。
當然,一些小型地產商也可以勾地,但小型地產商手上土地較少,平價的土地儲備更少,以高價投地,風險遠比大地產商高,所以當大地產商高價競投時,小地產商一定不敵。此外,勾地要做建議書,要花一定成本才可以向政府提出勾地,這和以前公開競投,只須交付一些保證金是完全不同的。許多中小型地產商最初肯主動勾地,但最後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白忙一場,之後也再沒有動機去勾地。結果,一些大地產商完全主導了勾地市場,而勾地制度也貫徹了其目的,就是減少土地供應。
勾地制度早已為人所批評。事實上,上任政府也在社會壓力之下,把勾地制度稍作改變,改為勾地和定期拍賣並行。現任政府以增加土地供應為房屋政策的主力,所以取消勾地制度是意料中事。儘管市場已經逐漸轉回以前的公開拍賣或招標,但政府清清楚楚地告別勾地政策,那是傳達訊息高於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