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馬肉食品醜聞愈揭愈多。原來月亮並不是外國的圓,歐美食品並不是十全十美。當然,牛肉裏頭混上馬肉,儘管未必令吃者中毒,不像中國的毒牛奶會使兒童得病,也不像美國牛肉的瘦肉精會為害人體,但畢竟是一宗醜聞,打破國人迷信外國食品的好夢。
歐洲多數國家飼養馬匹,並不是為了食用,因此質量檢查並不嚴格。廠家生產混有馬肉的製品沒有進行標注,除了食用安全之外,也存在廠家生產的誠信問題。
英國的兩家食品製造商出產的牛肉製品,不僅混有馬肉,還有驢肉,目的都是為了減輕成本,而且都為出口之用。也許英國人「陰濕」,出口肉製品為了減輕成本,混用馬、驢等雜肉。這些肉類有沒有殘存獸藥或其他未能檢驗、不宜食用的東西,實在存疑。
另外,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也有出產奶粉的「雀巢」,其牛肉製品同樣含有馬肉成分,而這些馬肉來源自法國和盧森堡的工廠。
法國居里大學的專家科松說,作弊的廠家是為了降低成本而犧牲產品質量,他們鑽法律的空子賺錢,損壞的卻是整個食品產業的信譽。這話正是說到點子上。中國食品原本世界有名,但種種造假的食品敗壞了中國食品的名聲,即科松所說的「整個食品產業的信譽」。今天內地人來港搶購外國牌子的奶粉,便是「三鹿毒奶粉」事件產生的惡果。
歐洲的馬肉醜聞一出現,輿論便群起而攻之,並針對政府有關部門監管不力。英國政府批評食品標準部門疏於監管,食品生產商之間卻互相指摘。全世界的官場都是一樣,總想在出問題以後推卸責任。對於顧客來說,眾口同聲都是希望政府應加強對食品生產的監管。倫敦城市大學的米切爾教授指出,馬肉醜聞對消費者「信心的重創」,對「歐洲食品市場的破壞」,是比醜聞本身更嚴重的效果。
歐洲的食品醜聞並沒有傷及人命,便引起公眾和專家們的紛紛指摘,而我們呢?對受害者要求主持公道的小小示威行為,都加以鎮壓逮捕判刑,這能解決問題嗎?
歐洲食物專家提出建議,應該監管複雜的跨國食物鏈,了解並監管食物鏈上的所有廠商,並指出那些跨國食品企業「有義務對消費者的安全負責任」。
反觀我國常務副總理李克強早前雖發出了要保證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呼籲,但看來全民監督和政令貫徹的雷厲風行仍然不多見。我國的食品醜聞遠比歐洲的要多,但主管部門和輿論監督的力度卻遠遠不足。正如俗語所說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沒有有效的監管制度,沒有長遠的全民道德教育,沒有剷除貪腐官員的包庇,要解決「舌尖上的安全」,是沒有足夠的保證的。
歐洲的馬肉醜聞引起如此大的一場風暴,並揭露歐洲各國政府監管食物安全的弊端,明確食品工業的基礎是信任。他們的「大陣仗」,反映出我們還沒有認真吸取毒牛奶事件的慘痛教訓,在對人民的「舌尖上的安全」,還沒有痛下工夫進行有效的監管。
人家吃了混有馬肉的牛肉,並沒有鬧出人命,但就引起歐盟多國,對食品安全監控的相關制度進行反思。我們呢?顯然反思不足。
歐洲的馬肉醜聞是一面鏡子,值得有關政府部門和食品行業老闆們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