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預算案制訂要稅制改革配合

明天是每年財政預算案公布的大日子,作為香港未來一年的財政收支的預算,預算案刻畫了來年的收入預測和開支估計,也對香港的經濟政策作了預示,財政預算案的重要性也在於此。

制訂方法追不上發展

然而,近年預算案的本質已改變了,市民大眾關心的不再是預算案裏面的政策大方向,而是轉而關注預算案中有多少的寬惠,也就是大眾所說的「派糖」。近年預算案在財政角度看是好事情,政府每每錄得財政盈餘,面對政府庫房充裕,市民大眾對還富於民的聲音日高,政府歷年派發的糖果已超過一千億元,可是市民還是不滿意財政預算案,政府在制訂財政預算案上的工作可謂兩面不是人。

為甚麼財政預算案會兩面不討好?對市民大眾來說,稅務寬惠是最實際的事,尤其是前年首次向市民派發現金後,要求政府派錢的意見也不少,這是一種向政府要求攤派的一方。另一方面,不少人也覺得政府在理財上缺乏遠見,假如歷年派糖的一千多億元可以用來改善市民生活,總比胡亂派錢優勝,這是一派要求政府有遠見的一方。從這個角度看,政府無論派錢與否,都會受到責難,因為怎樣也會有人不滿意。但核心問題是:預算案本來就不可能全盡人意,定義上一定有人不高興,可是年復年的預算案盡是不滿聲音,那麼就一定有結構上的問題。

筆者以為,香港預算案的制訂方法已追不上社會發展,以這套預算案制訂方式,根本已不能滿足社會要求,也令政府在財政預算案的設計上備受責難。

首先,財政預算案是由收入預算和開支預算兩部分組成,開支預算的準確程度比較高,理由是香港已經是一個高度發展的社會,許多社會上的開支已穩定下來,政府也沒有需要每年面對新的龐大開支訴求。例如在福利開支上,除非政府有新的計劃如長者生活津貼,否則社會福利的開支估算是比較有根據,而且即使要增加政府開支項目,這些項目大多已在施政報告中宣布,因為財政預算案的一個功能,就是要調配財政資源去執行施政報告中的建議。所以在開支方面,一向以來都是有規可循,開支預算也會很準確。

外圍影響稅收難穩定

收入方面,卻是政府財政預算案中預測差異的最大來源。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受到中、美、歐、日四大經濟板塊的互動,當中難免出現很多不明朗因素。財政預算案中是要預計未來一年的收入,可是香港稅收的主要來源是薪俸稅、利得稅、印花稅和投資收益,這些都極受外圍因素影響,也令香港收入不穩定。再者,賣地收入更是一項已經變成經常性的非經常收入,而賣地收入又受市場環境左右,所以注定了一個我們不願意但也得面對的困局,就是在開支上估算還可以,在收入上卻往往預測數字和實際數字差天共地。這樣的預算案除了予人不夠準確之外,更會令香港開支的長遠規劃受創,因為收入預測不準確,會讓政府不敢貿然加大開支,原因是恒常化的開支不易削減,對政府來說自然是不願隨便加大開支,也造成了坊間對政府守財奴的指摘,政府又只好以派糖來回應市民,造成了預算案的不討好。

所以要改善政府財政預算案,就一定要檢討目前的稅制,好使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增加,才可以實行較好和有遠見的開支計劃。一個全面改變目前的收入結構已是不能再拖,否則只會原地踏步,每年大眾也只會從派糖的角度去審視預算案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