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罕有病 副學士冀獲支援

【本報訊】黏多醣症、龐貝氏症屬罕有疾病,港人對此認識不多,患者往往缺乏社會支援和理解。患黏多醣症的馬歷生現年廿歲,身材如長不大的孩子,且視力退化,上課需要用放大軟件輔助,但他堅毅力學,去年成功升讀嶺南大學副學士課程一年級。他慨歎同學對他不了解︰「佢地只知班上有個特別既人,卻唔清楚我患咩病,亦唔會同我坐,令我覺得好孤單。」他希望大眾了解罕有疾病,令自己及其他病友的人生路上能有伴。

香港黏多醣症暨罕有遺傳病互助小組昨舉行「國際罕有病日」活動,邀來一眾罕有病患者分享心聲。馬歷生三歲時確診患上六型黏多醣症,由於身體缺乏分解黏多醣的酵素,令黏多醣在體內累積,破壞身體多個器官,如心臟、關節、呼吸系統及視力等,令歷生如「長不高的小孩」。

龐貝氏症青年憂藥費

身高約三呎的他,手腳關節僵硬、起居需人照顧,而且視力受損。四年前他開始接受酵素治療,「體力好咗,不似以前行兩步就累;肝臟脾臟漲大情況有改善,媽咪都話我精神咗!」他希望港府效法歐洲,為所有確診罕有病的患者一律提供全額藥費資助,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

廿二歲的賴家衞與兄長是龐貝氏症患者,出現肌肉無力及呼吸困難等病徵,數年前獲醫管局資助用藥,病情受控制。他指,醫管局每年為他體檢,才決定下一年是否繼續資助用藥,令他提心吊膽,擔心資助隨時終止,盼當局投放更多資源協助患者。

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高級醫生許鍾妮解釋,罕有病包括黏多醣症、龐貝氏症、法布瑞氏症及高雪氏症等,大多屬於基因遺傳病,每十萬至百萬人才有一宗病例,無藥物可以根治,黏多醣症患者多數活不過廿歲。她指出,近年醫學界成功為部分病種研發酵素療法,為患者注射先天體內缺乏的酵素。不過,藥物費用昂貴,每年藥費可達數百萬元,而且要無止境用藥「至人生最後一天」,為此醫管局五年前成立專家小組,為適合的罕有病患者提供全額藥費資助,現時全港共有十五名病患者受惠。

「國際罕有病日」定於每年二月最後一天,由歐洲廿五個國家的罕有病組織發起,藉此提醒各界對病患者的關注。大會昨日同時頒發「罕有人情」插圖及漫畫故事創作比賽獎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