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需求縱有招 增加供應苦無方

鑑於炒風重臨,樓市繼續瘋癲,泡沫爆破風險日甚一日,港府再次推出主要針對炒家的壓抑措施,被視為「辣招」,但究竟能不能收到預期效果,令樓市冷卻,只能拭目以待。

本港樓市顯然已陷入一個怪圈,當局愈出招,樓價愈上升,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令人無從捉摸。今次是當局四個月內第二度出手,無非又是圍繞印花稅及按揭成數做文章,包括全面調高第二套住宅印花稅一倍,二百萬元以下物業交易印花稅則由一百元增至交易額的百分之一點五,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可繳交舊稅率,換樓客亦有六個月寬限期。此外,為了打擊非住宅物業炒風,商舖、寫字樓、工廈、車位等交易須在簽署臨時合約時立即繳付印花稅。與此同時,金管局亦收緊按揭政策,非住宅物業按揭成數劃一下調一成。

很明顯,港府希望以空間換時間,在房屋供應未能大幅增加之前,不惜以各種行政手段壓抑需求。然而,針無兩頭利,新措施固然可以壓抑需求,阻慢買家入市步伐,但亦可能令二手樓供應進一步減少,令供求失衡問題更加惡化,刺激樓價繼續上升。

事實上,港府連番出招,一次比一次辣,結果不是泥牛入海,就是效果短暫,不但無法令樓市冷卻,反而出現一浪高於一浪的情況。以去年十月推出買家印花稅等辣招為例,雖然令炒風暫時收斂,樓價升勢亦一度放緩,但措施很快便失效,樓市上月起重拾升軌,目前整體樓價已較○八年躍升一點二倍,尤其是被視為上車盤的中小型住宅,最近升幅更加顯著,形勢比人強,政府不得不再度出招。

令人擔心的是,隨着樓價持續上升,整體供樓負擔比率亦不斷增加,去年第四季已上升至百分之五十二,若利率上升三個百分點至較正常的水平,供樓負擔比率即會飆升至百分之六十八,比九七年猶有過之。眾所周知,目前的低息環境並非正常現象,不可能永遠維持,萬一美國息率掉頭向上,香港按揭息率跟隨上升,樓市泡沫隨時爆破,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利息超低只是樓市亢奮的原因之一,樓市長期供求失衡才是根本原因。儘管港府已推出連串措施增加供應,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聲稱短期房屋供應已開始回升,今年市場出售的一手單位約為二萬四千個,可是相對於市場的龐大需求,依然是杯水車薪;至於未來幾年供應將會陸續增加,則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壓抑需求縱有招,增加供應苦無方。歸根究柢,土地及房屋供應一日無法滿足需求,樓價便易升難跌,這個死結解不開,不管當局推出多少壓抑措施,終究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