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財政預算一成不變

港府今個財政年度據說將會有五、六百億元的財政盈餘。這樣的情況反映出特區政府還是依照殖民地時代的做法:低估收入,高估支出,年年出現財政盈餘,財政儲備因此日益膨脹。不少政治團體都要求財政司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派錢和投資未來。

回歸以來,前殖民地官僚鍾情「派錢」,基本上不需甚麼政策考慮。不過,其中像代交電費卻暗含反環保和明益收取高電價的本地財團。在派錢方面,曾俊華相信會重複過往幾年的做法,但不會再每人派六千元,會否代交電費或許可視作現屆政府有否官商勾結並且反環保的標誌。

在投資未來方面,我卻看不到曾俊華乃至梁振英有甚麼招數。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我們已經看到梁振英政府口頭上說要有產業政策,要做闊做大產業,實際上卻與曾蔭權差不多,只是把曾的所謂六大優勢產業減為兩個,但即使餘下的兩個,也不是產業,不知如何發展。

施政報告沒有產業政策,財政預算又怎樣可以投資未來,開拓香港的競爭力?

曾蔭權政府任期屆滿前拋出規劃多年的鐵路方案。以香港現時市區擠迫、空氣污染、周邊地區發展落後的情況,這些鐵路方案實應逐步落實執行。可惜,梁振英的施政報告予以忽視,梁振英害怕反對與內地融合的政治勢力,我們不能奢望他一個月後會突然改變。

沒有產業發展的方向與政策,也不敢在大型基建擴大投資。財政預算案還是一切依舊,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