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自戰後以來,嬰兒死亡率持續下降,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一九五一年每千名活產嬰兒中,有九十一點八人在一歲前死亡,但在二○一一年,顯著降至一點四人;導致嬰兒死亡原因由肺炎主導,轉為早產及嬰兒先天性異常的疾病,要進一步減低嬰兒死亡率,可集中改善為孕婦提供的產前護理及遺傳輔導服務。
統計處分析一九五一年至前年本港嬰兒死亡趨勢,在一九五一年,近三成八嬰兒死於肺炎、逾二成四死於腸胃炎及結腸炎,早產佔一成六,但先天性異常和缺氧症分別約百分之一。在二○○○年時,死於肺炎的嬰兒大幅降至百分之二點五,但先天性異常死亡的嬰兒升至三分之一、缺氧症死亡有一成,一成三因早產。
在○一年至一一年,先天性畸形、變形和染色體異常成為嬰兒死亡首項原因,與妊娠長短期和胎兒生長有關的病患、循環系統疾病、敗血病和神經系統疾病亦是主因,前年嬰兒死亡總數中,有五成因這些疾病致死。
另外,統計處指市民日常運動量未能達到維持身體健康的水平。半數以上兒童能每周三天,每天做卅分鐘以上體能活動,但比率隨年齡增長而減少,長者僅有三成六;長者肥胖比率也較中年或年輕人高。兒童和青少年高血壓比率少於百分之五,但按年齡遞增,長者高血壓比率急升至三成七,顯示逾三分之一長者健康出問題,增加中風和患心臟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