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生活與旅遊

香港個人遊的旅客,其實和其他國家的旅客有一點不同。

歐美又或者其他與香港有一定距離國家的旅客,來港的性質不盡相同,歐美日本等國來港的旅客,本質上是旅遊觀光,當然個別會有其他特別目的,但大體上還是觀光旅遊為主,他們可以做水客帶水貨,但因為都要坐飛機往來,機票價錢比較貴,所以不會隨便為了帶水貨而來港,真的要帶,也只會帶一些非常貴價的貨品,例如時裝,不可能帶日常用品而有利可圖,真的要帶,通常也是因利乘便,因為來港做事,順便帶點價格相差大的貨品,而不會反其道而行之。

然而,內地和香港相連,旅費相對便宜,隨着個人遊的推行,那內地尤其是廣東居民,來港就不一定是觀光旅遊,而是和生活有一定關係。假如個人遊的旅客,來港的節目是看電影、買書,經過報攤,可以見到許多有關北京政情秘聞的書籍報刊,買家十九是大陸的遊客,買奶粉、買藥品,全部都和生活有關。

過去兩年,本欄一再指出,個人遊對香港最大的社會衝擊,是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好像雙非孕婦,還可以從外形分辨出來,在口岸予以攔截,但內地同胞來港看病,根本無迹可尋,尤其是對專科醫療的需求,內地同胞可以說非常殷切。過去這些問題不大,因為內地的薪酬水平應付不了那些醫藥費,之不過風水輪流轉,現時內地富人眾多,而中產人數更是高速增長,愈來愈多人可以應付香港的醫藥費水平。歐美日本的旅客,又怎會特別來港看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