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會所知多少 浪費土地何時了

本港貧富懸殊持續惡化,不僅體現在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更體現在居住環境及佔用公共空間兩極化。當無數窮人擠住在劏房之際,大量權貴專用的私人會所卻重門深掩,珍貴土地資源被長期浪費,港府口口聲聲「寸土必爭」,卻遲遲不檢討備受詬病的私人會所用地政策,自相矛盾。

全港有七十多幅地以私人遊樂場地契約形式批出,不少佔用市區黃金地皮,例如紀利華木球會位於黃泥涌道,香港木球會位於黃泥涌峽道,印度遊樂會位於加路連山道,地價動輒逾百億元。這些私人會所受惠於港英時代的政策,大部分獲政府免費或象徵性一千元撥地,按約定應向公眾人士開放,但由於大部分會所採用會員制,入會費動輒數十萬元,一般市民要麼不得其門而入,要麼完全不知道有相關政策,情形有如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私家醫院,既以慈善機構名義獲政府以優惠價批地,又拒絕履約向公眾提供廉價病床。

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這些淪為權貴禁臠的私人會所使用率大都低得可憐,有違推廣體育健身的初衷。以富豪名人業主雲集的渣甸山居民協會會所為例,三十年前獲政府以一千元地價批出逾十三萬平方公尺的土地,於祈禮士道及包華士道興建會所,設施包括餐廳、三個網球場、兩個泳池及一個籃球場。傳媒調查發現,會所設施陳舊,銹迹斑斑,泳池平均每日僅四人入場,網球場遍地落葉,淪為晾曬衣物的場所。須知附近住宅的呎價保守估計也值四萬元,寸土寸金的會所用地竟然被空置被浪費,簡直豈有此理!

私人會所是殖民地時代遺留的權貴特權,是社會不平等的象徵,本來就不合理,而在房屋問題嚴峻、無殼蝸牛望天打卦的今天,其繼續存在就顯得更加荒謬。港府為拓地建屋而絞盡腦汁,甚至搞得焦頭爛額,恰好五十五幅私人會所用地相繼到期,這本來是收回土地、另作發展的大好機會,但港府竟然擬再續租十五年,實在叫人莫名其妙。一方面,港府提出「寸土必爭」的口號,無視居民及區議會的反對,硬把市區一些綠化及公共設施土地改為發展公屋或居屋,甚至一度打啟德體育城的主意;另一方面,港府繼續維護權貴特權,坐視這些私人會所的黃金地皮被浪費,厚此薄彼,必令市民反感。前朝曾蔭權政府施政向權貴傾斜,被指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以致身敗名裂,如果現屆政府延續過去的錯誤做法,豈不是換湯不換藥!

誠然,解決房屋問題的最有效手段是發展新市鎮,惟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受阻,當局一時間無法大量增加土地供應的情況下,在市區見縫插針,地盡其用,至少可以暫緩一時之急。一節見則百節知,港府敢不敢檢討不合時宜的私人會所用地政策,敢不敢觸動權貴的「蛋糕」,考驗其「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決心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