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車行 一年執笠一百間

海關早前為釘死懷疑逃稅的水貨車行,頻頻致電曾光顧水貨車的車主問話,做法擾民,雖然行動被傳媒踢爆後即時煞停。不過海關的狙擊行動已打擊消費者信心,加上收緊首次登記稅,令水貨車稅項與行貨車看齊,致不少水貨車車行在農曆新年前傳統旺季,亦要凍結入貨,出現舖面無車賣現象,約一成、即近百間水貨車行近日更已結業止蝕,行業嚴重萎縮,步入寒冬期,逾萬名業內從業員,隨時加入失業大軍。

海關對水貨車行的狙擊行動,始於去年,除了嚴厲執法,檢控涉嫌違反《汽車(首次登記)條例》的水貨車行外,更主動到全港多間水貨車行蒐證,甚至要求曾光顧的水貨車車主協助調查及錄取口供。有水貨車行負責人申訴,海關展開打擊行動後,業界生意急跌八成,在現時的農曆新年前傳統旺季,仍未回復過往水平。

根據運輸署的紀錄,近年本港新登記私家車輛屢創高峰,由二○○九年二萬八千多架,升至去年四萬四千多架(見表一),前年本港新登記汽車約有九千架車是透過水貨進口,但去年卻逆市急降至只有六千多架,水貨車行業不但未受惠汽車增長,更出現嚴重萎縮。

車價近行貨 蝕錢百萬計

事實上水貨車行業近年受到連番打擊,有業內人士坦言,早年政府對環保私家車提供稅務優惠,合資格型號的環保車最高可獲七萬五千元的首次登記稅豁免優惠。但水貨業界沒車廠數據支持,所以無法取得環保私家車資格,反而每部水貨車本身已經要進行通過廢氣及機械檢測,成本高企;另外,去年海關大舉狙擊水貨車行業,既影響消費者購買水貨車意欲,亦打擊業界形象。

最致命的是海關對水貨車的首次登記稅評核愈收愈緊。業內人士說:「引入水貨車初期,政府為咗扶持行業,同一型號車輛,水貨會比行貨平兩成(稅),依家(稅款)差唔多係睇齊,根本無可能同行貨車競爭。」

「如果再過幾個月都係咁,真係唔執都唔得。」從事逾十年水貨車行業的黃先生(化名),早於去年底從歐洲及日本預訂今年新車,不過他將相關資料交給海關評稅後,車價連稅價竟高於行貨車。滿面愁容的黃先生說:「如果我將啲車運嚟香港,咪即係蝕上加蝕,我寧願喺當地平啲賣咗佢算啦,但咁樣搞一搞,蝕嘅錢仍要以百萬計。」不少行家跟他一樣,煞停入貨,靜觀其變。

記者早前巡查部分水貨車場,發現場內出現不少「吉檔」。車行負責人Jack透露:「就算未執笠,啲貨都少咗好多,以前個位擺到十架車,我哋就擺夠十一架,依家有六七架貨擺喺個場已叫好彩。」貨量減少,為維持生意,惟有轉售利潤較低的本地二手車「吊命」。

望釐清條文 當局懶回覆

右軚汽車商會會長梁顥騰承認,現時要成為註冊汽車進口商,門檻不高,令從業員質素參差不齊,經營手法亦受到質疑。他認為,本港的平行進口條例已實施十多年,但當初不少細節並不清晰,部分條文甚至已過時,可能令業內人士誤墮法網,業界雖曾多次要求與當局開會,商討評稅準則及釐清條文細節,但卻獲「零回覆」。協助商會的航空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表示,已就商會的反映約見保安局。

海關發言人表示,海關一向透過聯絡小組會議與進口汽車業界保持溝通,最近右軚汽車商會致函海關要求會晤,現正安排會議日期及其他細節,稍後將會回覆商會。海關強調,根據《汽車(首次登記)條例》已明確列出評核車輛稅項準則。

圖、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