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辣招整治水貨活動

政府經跨部門連日緊急會商,終於出台十招打擊水貨客,力求港媽在農曆年前後能買到奶粉。行動果斷迅速,預期在短期內可收阻嚇作用,化解政治危機。

令商界感到驚訝的是,政府放棄修訂《儲備商品條例》,決定從《進出口條例》入手,把奶粉列入管制範圍,做法相當凌厲,可以說得上是重拳出擊。違例者最高罰款二百萬元及監禁七年,為了攜帶超過兩罐奶粉而以身試法,是愚蠢行為。

十招之中,有四項涉及港深跨境合作。強化溝通與聯手,嚴打水貨集團,考驗兩地政府間的互信與行政措施是否有效。尤其臨近農曆年,過境人流勁增,要做到通關不受阻,同時不放過非法活動,難度甚高。

辣招出台,相信水貨集團短時期內會有所收斂,謀定而後動。早前深圳海關曾披露跨境水貨客每日逾三萬之眾,這種螞蟻搬家式的運作,令內地搶手商品可大量由香港「進口」。

奇貨可居,利之所至,水貨集團會千方百計開拓螞蟻兵團的兵源,海關的黑名單未必奏效,打擊水貨集團應是兩地政府持之以恒的工作,不能鬆懈。

長遠而言,政府應該全面檢討「一簽多行」的成效。水貨活動古已有之,於今為烈,近年,水貨集團愈益猖獗,明目張膽,干擾市民日常生活,影響必需品的供應,甚至攪亂服務業的供應鏈,壟斷之手隱現,不能等閒視之。

個人遊從○三年開始快將十年,是時候檢討成敗得失,優化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