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有傳,林瑞麟將接替梁愛詩,出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消息真假未知,但已話題性十足,一個猶如中央代言人的職位,一把人肉錄音機的聲帶,將會混出怎麼樣的化學作用,許多人都想知道。
準確點說,基委會副主任的中央代言人職能是由梁愛詩開始的。基委會是人大常委會下設的工作委員會,法定職務只有一項,就是就基本法內有關釋法與修法等四條條文向人大常委會給意見,由於身份亦官亦民,職務亦實亦虛,基委會副主任的角色就有了很大的可塑空間。它既不像人大常委擁有實務,又不像政協常委純粹政治花瓶,位置既可以說重要,亦可以說不重要,所以一直以來,基委會副主任的分量輕重,從來不在於它有甚麼職權,做甚麼工作,而在於它有甚麼任務,坐着甚麼人物。
回歸初期的第一任基委會副主任是紅色商人黃保欣,當時一國兩制新立,界線清晰可見,朝廷避免介入香港事務,所以這個職位角色很淡,只是親中圈子的酬庸榮銜而已。直到○三年七一遊行後,朝廷大幅調整對港政策,基委會副主任的角色才有了變化,致令黃保欣第二個五年任期未完,○六年就換上了剛卸任律政司司長的梁愛詩,那時大家心中有數,基委會副主任的工作已不成文地多加了一項政治任務,就是扮演北京在港代言人。最典型例子,兩年前政改一役,梁愛詩就是以中央傳話人的密使身份,跟白鴿黨聯絡溝通,最後成為政改得以歷史性通過的關鍵人物之一。而早前她開腔批評本港法官不懂國情及法制可改等言論,亦被視為北京向本地司法系統放話的舉動。
由此可見,基委會副主任一職肩負甚麼樣的任務,就會有甚麼樣的人選;甚麼人坐這個位,可看出北京以甚麼思維看對港方針。從這個角度,如果日後換上作風保守和擁有處理政改經驗的林瑞麟,或者已看到北京未來對港政策的方向與重頭工作。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