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把嬰兒配方奶粉列入法定儲備商品,本欄認為可以考慮,但應該是最後的手段,儘管是有一定的效力,但還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仍然會有一定數量的奶粉流走,而且打擊面太大,對香港的自由形象也有一定的影響。
以上這一招,對奶粉商和零售商也是壞消息,有近三成奶粉銷售額是流入內地市場。一出法定管制而要有相當成效,合法帶奶粉離境的數額一定不能太高,這三成境外銷售隨時只餘一小部分,奶粉商也做少了生意。
正如昨天本欄的分析,問題所在,是外銷和本地兩個市場混成一體,而外銷那一部分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這令到奶粉商無法準確預測供貨量,再加上零售點有如蜜蜂窩般,劃分為許多小格子,小格子之間又互不相通,嬰兒居處附近三幾個小格都賣光,那就令父母心急如焚!
短缺是政府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奶粉商的問題,就算不講道義責任,迫令政府落閘,關掉外銷市場,奶粉商只是倒自己米。
為今之計,是奶粉商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多花一些資源,去管好分銷商和零售商,既不要讓他們抬價提價,更可提供一個把本地市場分隔出來的直銷系統。電話太繁忙,就用上電郵或其他溝通軟件,直接供貨,又或者設立一個預訂奶粉的網絡,盡量把受影響地區的嬰兒父母,跟外銷市場區隔開來,保證他們一定可以買到奶粉,其餘部分才由水貨客和旅客競爭,內銷和外銷市場區分開來,奶粉商首先照顧內銷市場,餘下才外銷,那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