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轉移資產 多家嘈屋閉

【本報訊】長者生活津貼維持有資產限制,可能有長者為符合申領資格,而把「超額」資產轉移給親友,引發紛爭。社會福利署數據顯示,近年長者被侵吞財產的個案有上升趨勢,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五成半家有長者的受訪者稱,有為長者管理財政,包括繳付帳單、理財投資及購買日用品,但當中四成七指程序繁複,長者也不滿財務安排。要避免因財失和氣,長者可透過銀行發出協議授權或「持久授權書」等方式,授權他人管理財務。

調查於一一年,透過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約三千五百名家有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的市民,五成半稱有為長者管理財務,大部分為長者的子女,長者因健康問題及不想處理,而把銀行事務、日常開支等財務事宜交予受訪者代勞。不過,四成七受訪者指處理財務程序複雜,兩成八指長者不滿意相關安排,僅一成三指家中長者已立遺囑。負責研究的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崔永康稱,不足一成受訪者以銀行發出協議授權、合法資產管理人名義或持久授權書(Enduring Power of Attorney ,簡稱EPA)去管理資產。

吞產虐老個案增

如欠法定協議,易起爭端,如子女買錯股票,令長者投資失利、或利用長者大筆定期存款滾存利息,事後卻無發還利息予長者。社署數字顯示,一○年有關侵吞長者財產的虐老個案有十八宗,一一年增至四十三宗,崔相信實際數字可能更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