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時無論政府要推行任何政策都會招來非議,甚至是陰謀論式推敲,結果政府例必要澄清,重新制訂政策,甚至推倒重來。不論結果如何,政府管治威信已受損,未來施政更是舉步維艱。
很多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以前政府說要在添馬艦興建新政府總部,理由是政府山不敷應用,搬遷後可將政府山重建,增加中區寫字樓用地。添馬艦的新政府總部建成了,但政府山原來的計劃給徹底改變,在保育理由下,建設大計給叫停。這一役中,政府立場搖擺不定,給人的印象是只要叫嚷,在害怕事情鬧大下,政府便會完全妥協,根本沒有準則。
在最近有關金融發展局設立的爭辯上,政府再次進退失據。特首選舉時,梁振英於競選政綱已表明打算成立金發局,所以現在宣布成立金發局,只是落實競選政綱。然而,提出詳情後,各方焦點並不是金發局成立的理念,而是將所有細節逐一提出疑問。提出疑問是應該的,也是民意監督的表現,可是各方的取態不是用意見去將金發局的運作完善化,而是藉對細節的疑問去否定金發局的成立。政府也在金發局的運作上一再改變,在經費來源上左搖右擺,更別說金發局的職能定位。金發局一役,說明即使是有立場的構思,在遇到反對意見時政府必會立場不定。
金發局的出師不利,除了打擊政府威信,更令未來政策出門產生深遠影響。首先,在政府山和金發局的討論中,政府的底線是免於爭議。一有爭議聲音,即使有理據的規劃都可推倒重來,向人發放一個很壞的訊息:逢政策出台,反對人士要做的就是加倍放大反對意見,將疑問無限放大,就可藉此將原來的政策改變。這是危險的現象,因為政策無可避免地會有人不喜歡,以和為貴的事事不作為,只會令香港發展原地踏步。在這裏,筆者要強調的是,我們不是不理會反對意見,而是不應因害怕有爭議而不去碰,若果反對理由充分,政府更有需要回應,這才是政府應有之義。
其次,就是程序正義的失效。程序正義一般是指公共行政上要公開透明,每個程序都要有理有據,而不是因個別反對就改變立場。香港公務員體系尤其重視程序正義,這也是香港管治和法治的重要基石。現在政府主事官員遇到反對聲音時予人息事寧人的感覺,更給予執行的公務員一種不重視程序正義的印象。對公務員來說,既然負責官員的施政理念可以天天不同,在執行上消極的看會無所適從,更壞的是凡事以不做不錯的心態應對,因為不知道今天挺身完成的政策明天會否有所改動,倒不如採取「拖字訣」,這才是真正的悲哀。
第三,就是對公職人士的離心。公職人士抱着服務社會的心犧牲私人時間為社會服務,筆者也是以這種心去擔任公職,在負責範圍內提出己見,獲得共識後才對政府建言。假如政府因最後關頭的爭議而將原來的決定擱置,假使這個改動並不是因新理據而更改,而是因為避免爭議而得出,會令公職人員感到不是味兒,更令他們覺得公職貢獻是浪費時間。
行文至此,筆者想到小時候的一個童話故事,內容是兩父子要帶一頭驢進城,一時因人說為何不騎驢,一時因人說為何不讓兒子騎驢,一時因人說為何不讓父親騎驢,結果兩父子改來改去,一事無成,左搖右擺。故事和現在香港的一些狀況很相近,也是令人擔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