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以「家」為例,上面的「宀」代表屋,下面的「豕」是「豬」的古時寫法。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如果一個男人既有居所,還能養一頭豬,代表有一定的糧食與財富,可以娶妻成家了。女人出「嫁」,就是嫁給一個「家」,沒有屋與財產的男人,是討不到老婆的。
過去女性無法自食其力,要求男方有養活自己的能力,無可厚非。現代社會,雖然女性經濟獨立,但仍然希望嫁給有實力的男人。在香港,男方有沒有房子對婚姻尤其重要。港府統計處日前調查顯示,本港遲結婚、不結婚的適齡青年不斷增加,說到底還是蝸居難求,如今樓價升到癲,尋常一個豆腐膶單位動輒也要三、四百萬元,叫無數年輕人望樓興嘆。即使是有情飲水飽,女方不介意男方有無物業也願嫁,最終不是租住租金堪比豪宅的劏房,就是與父母擠在同一屋簷下,做飽受白眼的啃老一族。
內地情況不遑多讓,男方向女方求婚,女方家長一定會要求男方置業,否則免談,多少赳赳男人屈服於女方家長尤其是丈母娘的壓力,不得不四出借貸,哪怕借高利貸,也要做有樓的男子漢。所以內地有個經濟學名詞,叫做「丈母娘經濟」,意即丈母娘是推動樓市上升的重要因素。
難怪有人說,「一夫一妻制」只是理論,實則「有房有妻制」,對權貴而言,則是「多房多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