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經濟停滯不前,靠吃老本,尤其是知識型經濟無法破局,大學生好工難求,社會瀰漫怨氣,加上樓價不斷攀升,租金高昂,打擊百業,中小企首當其衝,「香港往何處去」,自然期望施政報告能指明方向。
施政報告開宗明義,直指要發展經濟,政府應「適度有為」,將產業「做多做闊」。所謂適度有為,是指政府要主動,當市場失效、未能發揮正常功能,就要有所作為,像近期推出買家印花稅打擊炒樓之風便是上佳例子。
放諸促進經濟正面發展,政府有責任以G2G(政府對政府)的方式,為港商打通內地省市政府的關節,即在CEPA的安排下,打開各地的「小門」。
施政報告建議由工業貿易署牽頭,協助港商,與內地商務部對口,建立CEPA聯合工作小組。問題是,小組的工作進度能否加快,協助港商捕捉「十二五規劃」下的商機?
施政報告叫停「六優產業」概念下的教育與醫療,做法正確。事實上,在本地專上學額及住院病床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實行產業化政策,向內地與外國「招商」,難有成效,而且招惹輿論批評,乃本末倒置之舉。
至於「做多做闊」,可視為在現有基礎上對有競爭力的產業實行挖掘潛力,力爭相關行業產生協同效應。像旅遊業能帶動大批行業壯大,啟德郵輪碼頭落成在即,組建「飛躍啟德」的城中樂園是不錯構想;而興建大型會議中心,吸引消費力高的商務客,效益也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