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腸胃疾病、中風等病人因受病情影響或吞嚥困難,未能攝取足夠營養,導致身體消瘦,抗病能力減弱,影響康復。北區醫院調查發現,入院病人出現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住院日數較一般內科病人多六日,死亡率較輕微營養不良者高五倍,而出院後三個月內再入院的機會也高二點三倍。該院營養師提醒病人,要多吃魚、肉和蛋等食物,攝取足夠蛋白質,病人家屬不要為方便病人吸收,給病人粥或湯等流質食物,影響營養攝取。
北區醫院在去年八月和前年十月對入院病人進行篩查,按照他們入院前六個月的體重下降情況,和近期進食量等因素進行評分,發現共一百廿九名病人屬營養不良,大部分為腸胃道疾病、癌症、慢阻性肺病、心血管病、肺部感染和壓瘡病人,其中百分之七至廿八屬高風險,百分之廿二屬中風險。該兩類病人平均住院十一日,較內科病人平均住院五日為高,而死亡率和再入院比率也較高。
該院去年十月中起,對入院病人進行營養不良篩選,以問卷了解病人近期進食量有否持續減少,以及入院前六個月體重下降的情況評分,減磅愈多,分數愈高。截至本月廿一日,約有四十人屬高風險營養不良,佔入院新症百分之七。
該院營養師對他們提供營養治療,包括在膳食中加多一款高蛋白質餸菜和營養補充飲品,如病人進食困難,會以胃喉餵食或在靜脈注入營養,他們亦需將每日進食量記錄下來,及在七至十四日內再磅重,以評估成效。該院又在今年起,安排營養不良的住院病人出院一個月後到營養師門診跟進。
該院營養師黃志恩表示,病人手術後需攝取更多營養,尤其是蛋白質,以加快傷口愈合,營養充足更可加快康復進度。不少家屬誤以為手術後病人應吃粥,或給胃口欠佳病人粥或老火湯,方便消化和吸收。事實上,粥的熱量低於飯,病人有時只吃粥或飲湯水,不吃粥內的肉或湯渣,令病人出現營養不良。
她提醒家屬,為病人預備飯餸時,需加入一些肉類,例如將肉和湯渣等攪爛,混在粥或湯中,令病人攝取足夠營養。